2018年12月26日

目次


建議路線:小油坑登山口→七星山主峰→七星山東峰→冷水坑→冷苗步道→苗圃登山口→陽明山遊客中心→杜鵑茶花園
建議路線:臺鐵八斗子站→潮境公園→復育公園→101高地→80高地→65高地→望幽谷→八斗子港→八斗街→海科館→容軒亭→臺鐵海科館站
建議路線:捷運後山埤站→松山奉天宮→虎山峰→復興園→九五峰→南港山→拇指山→象山→四四南村
建議路線:捷運忠義站→忠義山→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關渡宮→關渡碼頭→金色水岸自行車道→紅樹林保護區→淡水文化園區→淡水

絕險天成鎖海門

主旅遊日:2017/12/23
本日遊蹤:臺鐵三坑站→紅淡山→役政公園→二沙灣砲臺/海門天險→普濟宮→大佛禪院→基隆史蹟館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冬至方過,一年將盡,本年度52條遊程初體驗預計在今天告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好歹完成一件事,憂的是圖文紀錄仍頗多缺損,還得耗費許多時間、好大工夫陸續補上,但轉念一想,這豈不正符合初衷嗎?畢竟今年只不過先走馬看花,往後再選擇其中幾處細細遊賞,自可加以補綴,上網發表之日必須延遲就是了,這倒無妨,徐霞客是在歸天後才由他人整理遊記手稿的,我自認應能親力親為。心念一轉,天氣恰好放晴回暖,於是奔赴數周前就該探訪的基隆市東區。出臺鐵三坑站,走到南榮路,過馬路右轉,旋至南榮路派出所。

2018年12月21日

關山萬里渡飛客

主旅遊日:2017/12/22
本日遊蹤:捷運關渡站→關渡自然公園→關渡自然保留區→八仙→捷運奇岩站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濕地除可減輕洪災、補充地下水、保護水岸外,還具有強大的生態淨化作用,被譽為「地球之腎」,也是許多物種繁衍生息的濕樂園。關渡自然公園跟相鄰的關渡自然保留區,號稱臺北市內碩果僅存的濕地(按照狹義的定義),當然值得全體居民關心。此外,臺灣幅員狹小,地形複雜,又位處候鳥遷移路線,迄今已記錄到逾六百種鳥類,其中不乏臺灣特有種,鳥種密度在全球堪稱數一數二,僅哥斯大黎加可比肩齊步,關渡列為臺灣十大國際級賞鳥地點之一,頗容易親近。

2018年12月15日

青石玉霧磺泉溫(下)

        北投曾有三大名湯,星乃湯和吟松閣已陸續歇業,目前僅剩走庶民風的瀧乃湯仍在營運。「瀧」意為「小瀑布」,北投溪以五瀧較為著名,與第二瀧隔著光明路的瀧乃湯,約莫在1907年前後創立,原是大眾露天浴池,只服務男眾,1950年代才增設湯屋,兼收女客。

2018年12月14日

青石玉霧磺泉溫(上)

主旅遊日:2017/12/15
本日遊蹤:捷運新北投站→北投公園→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凱達格蘭文化館→北投兒童樂園→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石自然保留區→天狗庵遺址→瀧乃湯→梅庭→地熱谷→普濟寺→硫磺谷→龍鳳谷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規劃大臺北地區的遊程,豈能漏掉北投,這可是領一代風騷的溫泉鄉兼溫柔鄉啊!迄今這裡仍屬觀光勝地,擁有不少人文歷史及地質景觀可賞。

2018年12月7日

紅樹觀音山下陳

主旅遊日:2017/12/11
本日遊蹤:捷運淡水站→八里渡船頭→左岸公園→水筆仔公園→十三行博物館→十三行文化公園→外挖仔聚落暨自然保留區→八里渡船頭→淡水
建議路線:捷運關渡站(轉乘紅13/紅22公車)→十三行博物館→十三行文化公園→外挖仔聚落暨自然保留區→水筆仔公園→左岸公園→八里渡船頭→淡水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自今年三月下旬翻越觀音山到八里後,就盤算著來個八里專遊,卻直至今天才成行。一種遊法是在捷運關渡站附近轉乘紅13或紅22公車至十三行博物館(另也可在三重、蘆洲一帶搭927928),一路遊賞到八里渡船頭,體驗下「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的詩情畫意,然後搭渡輪到對岸觀看暮色。

2018年11月21日

重登草嶺覓桃源

主旅遊日:2017/11/17
本日遊蹤:臺鐵大里站→大里遊客中心→天公廟→草嶺古道埡口→草嶺山→灣坑頭山→桃源谷→蕃薯寮山→臺鐵大溪站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去年在桃源谷深受美景震撼後,就念叨著舊地重遊,今年打從十月下旬起,一直留意宜蘭氣象,終於盼得天晴,於是推掉同去探視老友的臨時邀約,因「風雨故人來」更顯情味,好天氣則適合出遊。

2018年11月19日

再入華山訪雅士

主旅遊日:2017/11/12
本日遊蹤:捷運臺北車站站→印尼街→逸仙公園→國際藝術村→希望廣場→中央藝文公園→華山紅磚六合院→華山文創園區→光華商場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今天是國父誕辰紀念日,因此安排了個還算應景的行程,卻不是到國父紀念館,一來去過了,再者太直接,暫且賣個關子,先不道破。

2018年11月13日

白米甕藏仙洞巖

主旅遊日:2017/11/10
本日遊蹤:臺鐵基隆站(轉乘301302)→白米甕砲臺→仙洞巖最勝寺→海洋廣場→虎仔山基隆地標→基隆廟口夜市→奠濟宮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連日來非雨即陰,對於遊人來說,真所謂「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晴天」,今日陽光普照天龍國度,我卻要一遊仍屬多雲的基隆。搭火車至基隆,在公車總站轉乘301302路公車至太白莊站下車,方才迴轉時即已看見「白米甕砲台」的標示。

2018年11月5日

魚蕨道隱月牙灣

主旅遊日:2017/11/7
本日遊蹤:捷運新店站(轉乘923)→坪林國中(轉乘F722F723)→九芎根親水公園→金瓜寮魚蕨步道→坪林老街→北勢溪觀魚步道→坪林親水吊橋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雙北地區的步道多已人工化,近年來風氣漸變,雖然仍有不少條接連慘遭公家、私人的辣手摧殘,但有關單位也開始試圖保存或恢復較為自然的風貌,今日要造訪的金瓜寮魚蕨步道即屬於後者。

2018年10月30日

不見天街吊腳樓

主旅遊日:2017/10/26
本日遊蹤:捷運木柵站(轉乘666公車)→烏塗窟步道→摸乳巷→石碇老街→淡蘭古道石碇段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近年來臺灣興起尋訪古道的熱潮,比起單純的健行,這活動多少沾染了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確實要來得有趣些。今日行程重點是綿密繁複的淡蘭古道中極小的一段,路面乃晚近重新鋪設的,十分平坦好走,雖說風味盡失,殊無古意,卻是還不錯的入門階。

2018年10月24日

曾聞景尾群仙會

主旅遊日:2017/10/25
本日遊蹤:捷運萬芳醫院站→仙跡岩→仙岩廟→集應廟→景美觀光商圈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臺北市政府大地工程處將圓山、指南、仙跡岩並列為臺北市三大風景區(好像只有該單位如此宣稱),趁著暑威已收,非雨非晴,走訪其中的仙跡岩,順道探尋文山區唯一的三級古蹟──集應廟,然後再至景美觀光商圈打牙祭。如此行程安排,感覺起來挺美好的。

2018年10月16日

怒濤裂岸幾時休(下)

        前頭是海蝕平臺地形,因見得多了,暫且不去。由此上行左側石階,旋遇施工黃色警示帶,試著繞行過去,往左回望,發現雷達站所處之山也是座單面山,走向與龜頭山一致,山腰有座涼亭,其下壁立的岩石裸露,並無植被。

怒濤裂岸幾時休(上)

主旅遊日:2017/10/16
本日遊蹤:臺鐵基隆站(轉乘790)→野柳登山步道→瑪鋉居→咾咕厝→野柳漁港→野柳地質公園→駱駝峰→龜吼日出亭→龜吼漁港→龜吼漁夫市集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連下幾日大雨,今天趁雨神休假,東北季風暫歇,空氣中懸浮微粒被沖刷一淨,欲探訪世界級的地質景觀──野柳,順便看看碧海藍天。

2018年10月10日

國慶劍南思國愁(下)

        老地方觀機平臺是眺望松山機場和臺北市容極佳處,不過要是透過長焦鏡頭看清楚臺北市容,真會滴下淚來,悲嘆堂堂臺灣首善之區,怎麼會醜成這副德行!

國慶劍南思國愁(上)

主旅遊日:2017/10/10
本日遊蹤:捷運劍南路站→劍潭古寺→劍南蝶園→靜修宮→老地方→劍潭山→圓山大飯店→太原五百完人塚→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
建議路線:捷運劍南路站→劍潭古寺→劍南蝶園→靜修宮→老地方→劍潭山→圓山大飯店→太原五百完人塚→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碧海山莊→忠烈祠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今天是雙十國慶,因此安排了一個特別的行程──其實這行程已走過多遍,說得更精確些,是國慶活動為走慣的行程添加了特別元素。一早望著青天白月,踏上旅程,雖然聽起來彆扭,但是看起來還挺悅目的,最起碼不刺眼。

2018年9月26日

萋萋芳草漫天崗

主旅遊日:2017/9/26
本日遊蹤:捷運劍潭站(轉乘小15)→絹絲瀑布→擎天崗→金包里大路城門→冷水坑→夢幻湖→七星山公園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已近九月底了,臺北依舊酷熱難耐,趁著秋意了無蹤跡,料想擎天崗上仍是一片翠綠,遂有此行。

2018年9月17日

鬱鬱樹林侵遠道

主旅遊日:2017/9/17
本日遊蹤:臺鐵樹林站→南寮福德宮→青龍嶺→大棟山→五路財神廟→百年老榕樹→鶯歌石→鶯歌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人生在世,難免遭逢悲歡離合,這些年來,自覺與其在家枯坐垂淚,毋如出外健行揮汗,腳痠體倦遠勝過心痛神傷,而荒徑幽幽,空山寂寂,生死由命,哭笑隨己,今天天氣宜出遊,於是安排一個較長的旅程,既登小百岳,也訪老榕樹。

2018年9月12日

新月高懸舊港莊(下)


自由戀愛早已是臺灣現代常規了,然而寂寞渴愛、苦戀痴纏、浮沉情海、徬徨歧路的世間男女,卻是所在多有,廟方為招徠信眾,也迎請月老星君及和合二仙進駐。廟方人員看我走進,急匆匆地取走功德箱裡為數不多的現金,這舉動讓我啼笑皆非。這些錢當然不會開立收據、發票,如何管理運用,很難為外界知悉,因此宗教在臺灣一直是門好生意,難怪宮廟數量遠多過超商。

2018年9月11日

新月高懸舊港莊(上)

主旅遊日:2017/9/11

本日遊蹤:捷運頭前庄站→保元宮→新莊老街→廣福宮→文昌祠→慈祐宮→潮江寺→武聖廟→新月橋→435藝文特區→新海一期濕地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說起大臺北地區的城市發展,大漢溪畔的新莊可要早於淡水河岸的艋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的大地震使得三重、蘆洲一帶陷落成湖,新莊成了淡水的內港,海船可以直達,爾後舟楫往來,商賈雲集,曾流傳「千帆林立新莊港,市肆聚千家燈火」的讚語。乾隆年間,潮州籍劉姓家族率先開鑿劉厝圳(萬安圳),泉州籍張姓家族隨後開鑿張厝圳(海山大圳),當地沃野既得灌溉,生產力劇增,興盛一時,而有「一府、二鹿、三新莊」之稱譽,連受損於風災的巡檢司衙門,也從八里坌遷來此處另起爐灶。

2018年9月6日

源泉垂瀑雲仙鄉(下)

        次年接連於2月及9月重遊烏來。2月的那回一下公車,即見遠處山頭覆蓋著白色霜雪,稍後在烏來瀑布那兒看到迷你雪人。雪景本身不稀奇,稀奇的是竟然出現在亞熱帶的低海拔地區。其實臺北有紀錄以來的最低溫是1963128的零下0.1度,近幾年所謂霸王級寒流還差得遠哩!但是隨著極端氣候情況加劇,難保將來臺北街頭不會出現雪景。

源泉垂瀑雲仙鄉(上)

主旅遊日:2017/9/6
本日遊蹤:捷運新店站(轉乘849)→烏來老街→烏來台車→烏來瀑布→環山路→烏來吊橋
建議路線:捷運新店站(轉乘849)→泰雅民族博物館→烏來台車→烏來瀑布→信賢步道→烏來瀑布→情人步道→南勢溪野溪溫泉→烏來老街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2015年中安排了烏來遊,卻因蘇迪勒颱風肆虐,當地嚴重受創,行程延遲逾兩年,日前聽說烏來台車修復試駛,今天天氣頗佳,也就成行。在捷運新店站旁轉乘849路公車至底站烏來,下車處即可望見烏來吊橋,豔陽下藍天、白雲、綠樹、紅橋,顏色相當鮮麗。

2018年8月26日

大稻埕揚渭水風(下)

中元節那天又走了趟大稻埕,從寧夏路原臺北北警察署啟程,循保安街西行至重慶北路,交叉口的星巴克保安門市很是惹眼。這棟紅磚華屋落成於1929年,原主人是生產鳳梨罐頭致富的「鳳梨王」葉金塗,牆面上刻有鳳梨雕飾,為當地建物固有風格,以表不忘本。

大稻埕揚渭水風(中)

    出到迪化街上,永樂廣場裡搭了個舞臺,福來許私廚在此舉辦「十里洋場夜稻埕」的夜間酒市嘉年華,日間先暖場的是旗袍走秀,模特兒包含各年齡層及各種體態,看得出來皆非專業,大概都是福來許的員工及其親友。近年來大稻埕經常舉辦變裝活動,參與者穿著二十世紀初的服飾踩街遊行,很有意思,其實這可成為常態,建議遊客若化身為古人至區域內特定商店消費,可享優惠。

大稻埕揚渭水風(上)

主旅遊日:2017/8/26
本日遊蹤:捷運民權西路站→蔣渭水紀念公園→文萌樓→歸綏戲曲公園→有記名茶→維特咖啡廳舊址→城市影像實驗室→義美延平門市→十字軒糕餅鋪→永樂市場→大稻埕戲苑→屈臣氏大藥房→千秋街店屋→陳天來故居→霞海城隍廟→林五湖祖厝→迪化街新天地→寧夏夜市→大稻埕碼頭
建議路線:捷運大橋頭站→仁安醫院→大稻埕慈聖宮→臺北北警察署→蔣渭水紀念公園→文萌樓→有記名茶→二二八事件引爆地→維特咖啡廳舊址→城市影像實驗室→義美延平門市→永樂市場→大稻埕戲苑→李臨秋故居→千秋街店屋→陳天來故居→李春生紀念教堂→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霞海城隍廟→林五湖祖厝→大稻埕碼頭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在臺北城的變遷中,大稻埕具有承先啟後的關鍵地位,既遺存閩南老街廓的面貌,也呈現出後現代主義的風尚,更是臺灣文創的典範,背後還包含許許多多的歷史典故和傳奇事跡。

2018年8月20日

逸仙館蘊中山事(下)

       出國父紀念館園區東門後左轉,沿逸仙路北行,穿越忠孝東路四段後取右,隨即左轉進553巷內,經刑事警察局,左轉進入松山文創園區。

逸仙館蘊中山事(上)

主旅遊日:2017/8/23
本日遊蹤:捷運國父紀念館站→國父紀念館→松山文創園區→臺北機廠→松山霞海城隍廟
建議路線:捷運國父紀念館站→國父紀念館→松山文創園區→臺北機廠→松山霞海城隍廟→饒河街夜市→慈祐宮→彩虹橋→彩虹河濱公園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相較於中正紀念堂的威嚴肅穆,1972年落成啟用的國父紀念館顯得和藹可親些,不但範圍小得多,主建物低矮得多,且不具招搖惹議的巨型牌樓與闊長宏偉的瞻仰大道,也無兩廳院拱衛,而形似唐朝官帽又彷彿展翅大鵬的主建物,更未刻意彰顯政治語彙,並在仿古造型中融入了現代元素。

2018年8月13日

仇深宜解同歸空(下)

        遇岔路,取左,下行北隘門步道,前往聖佑宮,亦即石頭公,途中穿越的隘門是晚近重建的,並非道光年間漳州移民所築防禦工事的遺蹟。

仇深宜解同歸空(上)

主旅遊日:2017/8/16
本日遊蹤:芝山岩百二崁步道→太陽石步道→考古探坑展示館→芝山巖惠濟宮→聖佑宮石頭公→六氏先生之墓→同歸所→雨農閱覽室→名山公園→雙溪河濱公園→雙溪公園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芝山岩是個讓人感到既輕鬆又沉重的景點。輕鬆,是因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幅員僅10公頃,標高才52.8公尺,步道綿密完善;沉重,是因這裡不僅見證了地質巨大變遷,且是臺灣第一個被探勘的史前文化遺址,更充滿斑斑血淚,有著難以論斷是非對錯的歷史情仇。無論如何,要在臺北從事「市內郊遊」,是不能忽略這個景點的。

2018年8月3日

孫臏廟通宮碧龍(下)

        上行約3分鐘,所謂的「奇妙石」橫在路旁,說是形狀肖似臺灣,又像蟾蜍,或許可將此石加入前述的劇本中,讓鄭成功軍隊的炮口下多條亡魂。

孫臏廟通宮碧龍(上)

主旅遊日:2017/8/6
本日遊蹤:臺鐵鶯歌站→宏德宮(孫臏廟)→孫龍步道→鶯歌石→碧龍宮→鶯歌陶瓷老街
建議路線:臺鐵鶯歌站→宏德宮(孫臏廟)→孫龍步道→鶯歌石→碧龍宮→鶯歌陶瓷老街→鶯歌陶瓷博物館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鶯歌盛產陶瓷,素有「臺灣景德鎮」之譽,我對這玩藝兒一向無特殊愛好,今天主要是來走孫龍步道,順便逛逛陶瓷老街與博物館。搭乘臺鐵區間車至鶯歌,站內就有陶瓷作品展示。車站融入地方特色,用意良好,但覺得可再加強些,好讓人耳目一新,留下更深刻印象。

2018年7月24日

錦簇如今安在哉(下)


水管形涼亭旁的迷宮花園,是2000年時臺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提出的構想,次年完成,占地近一公頃,耗資逾兩千萬,我個人覺得殊無必要,若是廣植樹木以淨化空氣,剩餘經費轉為濟助貧困或從事遠更迫切需要的基礎建設,不是更好嗎?這也正是我對於整個花卉博覽會的評價,覺得施政的輕重緩急頗值得商榷,然而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政治不就是個迷宮花園嗎?

錦簇如今安在哉(上)

主旅遊日:2017/7/26
本日遊蹤:捷運圓山站→花博公園美術園區→花博公園新生園區→林安泰古厝→大佳河濱公園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早已在20114月風光落幕了,在展出的五個多月期間,我由於日夜焦勞,忙於工作,從未前往參觀,如今才安排了專遊行程,這樣也好,正好看看曲終人散後的景況。

2018年7月18日

一流更在一流上(下)

        續行6分鐘,眼前赫然出現「野人谷桃花源渡假村」的巨大牌樓,在日正當中下,反倒顯得幽黯非常,廣達32公頃的渡假村早已人去樓空,景像難以言說地淒清荒涼。

2018年7月17日

一流更在一流上(上)

主旅遊日:2017/7/23
本日遊蹤:臺鐵三貂嶺站→碩仁國小→五分寮溪瀑布群→野人谷→臺鐵大華站
建議路線:臺鐵三貂嶺站→碩仁國小→五分寮溪瀑布群→福興宮→中坑古道→柴寮古道→猴硐貓村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上週遊過平溪線中段,頗覺意猶未盡,今日安排了三貂嶺至大華半日遊。我另外曾由十分步行到大華,也走過嶺腳至菁桐,完成今日的行程後,平溪線各站算是走全了。話不多說,搭火車直赴三貂嶺,不在瑞芳轉乘,可節省一些時間,誰知火車竟然誤點。

2018年7月10日

九天銀練落塵埃(下)

2017年7月中旬的此時,逛罷十分瀑布景區,抵達十分遊客中心外頭,適巧來了班795路公車,可坐到我的下個目的地──望古,我躊躇了會兒,決定步行,晃回十分。就如同金剛到紐約市必定要爬帝國大廈一般,遊客來十分肯定要放天燈,其中不少是韓、日客人,也不乏來自陸、港者。酬載許多人希望的天燈,不消多時便墜落凡間,或許是山林溪谷,可能是某些人家的屋頂,也難保不會掉在公路上或乾燥易燃的草堆中。就觀光行銷而言,施放天燈的儀式是成功的,不過在安全與環保方面還要繼續加強。
         十分車站是平溪線最大的一站,有多條鐵軌供列車交會,行人穿行其間,似乎理所當然。
建成於1947年的靜安吊橋,橋塔以藍、白為主色,對岸南山里的房子及橋頭晾曬的衣物也是。
靜安吊橋曾於2009年斷裂,雖經修復,走在其上,仍免不了心懷忐忑,橋上景觀倒還不錯,回顧所來,前瞻將去,兩相對照,心頭別有一番滋味。
過橋後右轉,沿靜安路三段(屬106公路)西行,路上不時有重機呼嘯而過,腳踏車零星幾輛,行人則只有我一個。右側下方是基隆河上游,雖走在柏油路上,卻隱約有溯溪的樂趣,腳還不會弄濕。
        走了約莫二十分鐘,來到騎士界小具知名度的莫內咖啡,原想過門不入,一來本店在數年前涉嫌占用國有地,再者徒步來騎士聚集的地方用餐,好比搭公車去投宿汽車旅館,有著那麼一點兒彆扭。然而已將近一點,離預定的用餐地點還隔了座山,也就不再管那麼多,填飽肚子要緊,一入內,果然看到一整排的重機。
可能騎機車比健行費體力,食物的分量不小,飲料要另外點,這都反映在價格上。餐後上洗手間,看到一座小水池,卻無睡蓮,辜負了店名。
        續行幾分鐘,因無路標,差點錯過慶和橋,在公車站前有個髮夾彎往下,走下去就對了。佇立橋上,可見到慶和吊橋遺址及望古坑橋,稍待將先後行經。
        過橋後先往右走,探視一向乏人問津的望古車站,此刻月臺上竟有幾個人在等車,出乎我意料之外。
         回頭往西行,見屋舍殘破,衰草叢生,杳無人跡,而慶和吊橋的橋塔兀自巍然聳立,橋身早已蕩然無存,景象說不出地淒清寂寥,卻無文史工作者善加利用這個場地。主管機關應放出要拆除此處的風聲,以引發抗爭,好博得關注。事實上,望古車站這一帶的獨特氣氛,早已獲取一些好攝之徒的青睞,但還遠遠不及十分、平溪、菁桐那般吸引觀光客,如此也好。
         要去望古瀑布群及嶺腳寮山步道,最好經由望古坑橋跨越鐵道,才算守法守紀的好公民,且有額外收穫──立於橋上欣賞明媚風光,靜待浮雲飄過與火車駛經,極盡悠閒之樂,只是此刻豔陽高照,暑威逼人,不耐久候,將來找個向晚時分重訪。
         我沒等到火車來,卻見一群鴨子毛浮綠水,掌撥清波,逆流划過,往平溪方向游去,意思也算到了,於是繼續行腳。
         過橋,走至導覽圖前參詳了一會兒,決定捨棄柏油路,循左側石階下行,過基隆河支流望古坑溪,再右轉望古賞瀑步道。
步道入口前,杵了棟閒置的兩層樓建築,將來這區要是鹹魚翻身,成了熱門景點,不妨利用這棟樓開間梵谷咖啡或高更小吃。
        走上望古賞瀑步道才三分鐘,左側即出現前往嶺腳寮山的石階,暫捨不行。繼續往前,很快就看到右側下行的石階。
轉入,旋即見到第一層瀑布,水量不豐,近兩年後趁連下幾天雨重來,果真不可同日而語。
          續走一分鐘,到達底部,踩石前進,前頭是第二層瀑布,也屬簾幕式,此時的瀑度寬度恐怕還比不上一條浴巾,但依然吸引十來個人在此賞景、戲水,其中之一是個金髮碧眼的外籍男子。有個旅遊過四十多國的美國男子,因貪愛臺灣美景,留在臺灣念大學,期間四處找瀑布跳水,而望古瀑布與附近的嶺腳瀑布列入他前21最好跳水的瀑布名單中。
        後來的那次,此瀑布的水量較這次所見豐沛許多,但與十分瀑布相比,仍顯得小巫見大巫,卻有著柔媚的情態。
        返回賞瀑步道,續行,右側出現一條羊腸土徑,勇敢走進,穿過密林,幾分鐘即下至溪谷,景象比在前一瀑布所見更加歡樂。這裡應該是第三層瀑布所在,水量依舊貧弱,換個角度思考,如此大大有利於健行,較不易因濕滑而摔倒。
         折返步道續行,兩分鐘後到達岔路,左前小徑直通嶺腳車站,右側的柏油路,一個方向至望古,另一方向往嶺腳,我皆不取,也無意搜尋第四層瀑布,循原路走回嶺腳寮山步道口,舉步踏上石階。
         有別於一般郊山,這條步道上有兩處設置繩梯,多了點攀爬樂趣,繩梯雖然不長,也不怎麼驚險,但不適合稚齡兒童。
         另有些路段稍陡,不過整條路徑林蔭遮蔽率高,走來還算愜意。
         由嶺腳寮山步道口起算,走了23分鐘,登上標高293公尺的嶺腳寮山頂。
         續行3分鐘,至丁字路口,走往嶺腳車站,再5分鐘,復見人居。這條越嶺步道一路行來,途中只見到兩個人,委實少得出奇。2019年間重來兩次,都是週間日,反倒遊客不少,頗令我意外。
       下至平路左行,2019年七月底來時,赫然在路旁見到號稱最美百合花、且已瀕臨滅絕的豔紅鹿子百合。
 
       續前一小段路,左側有棟建於1939年的蔡家紅磚樓,為平溪永昌煤礦的經營者蔡全所有,用作事務所,後來荒廢,因造型古雅妍麗,胭脂磚依然紅豔,吸引影劇界前來取景,也曾上過新聞,如今大門深鎖,前廊還堆置著沙包。我去年造訪時,曾進到屋內一探,見四壁斑駁,連鋼琴的琴鍵也已下陷,好在沒發出琴聲,否則豈不嚇煞人!
         往坡下走去,經過數戶民家,須臾即至嶺腳車站,站內有幾個年輕人正在等車,再度出我意表,本以為須是看透繁華、歷盡滄桑者,才會對此處感興趣。
這月臺呈弧形,相當少見,號稱微笑月臺,但也因此火車車廂與月臺間隙頗大,上下車須格外小心,以免踩空而跌落。
另外,石柱上懸著的木牌印著嶺腳車站的嵌字詩,因所嵌之字位於句首,又稱藏頭詩,不知是誰如此風雅,料想不會是臺鐵員工,因為此站無人看管,他站未見如此詩作。後來觀賞電視節目《MIT臺灣誌》,推測應是當地里長所為。
         車站這邊沿鐵道往平溪方向走數十步,可至嶺腳小吃,只週五至週日營業,我上次來得不是時候,卻正好遇上老闆,老闆為我一個人開爐煮了盤野薑花水餃,今天原本預計來此用餐,不過方才耐不住肚餓,已先吃過。
鐵道對面有兩座橋,較近的一座是建於日據時期的舊橋,已現風侵雨蝕痕跡,頗發思古幽情。
       橋下上游,一處水流受兩岸緊扼,正是基隆河最狹窄處。
這周遭林茂人稀,鳥況不錯,目擊了藍鵲、樹鵲、五色鳥、綠繡眼、紅嘴黑鵯等等,也有甲蟲可賞。
      附近尚有嶺腳瀑布、滴水觀音等景點,我這次因臨時有約,也就略過。重來時不再錯過嶺腳瀑布。
這是平溪區僅次於十分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其寬度達四十公尺,比十分瀑布還寬,但高度僅約十一公尺,整體水量遠遜,因此成了極佳的跳水地。不過美麗與歡樂的背後暗藏巨大凶險,此處曾有年輕跳水客意外身亡,1996年時更發生六名補習班師生溺斃的慘劇。
有位老榮民利用天然洞穴闢建出一個個的石窟,所以嶺腳瀑布別名石窟瀑布。

2020年八月間,我專程前來嶺腳拍攝影片,這回也納入滴水觀音。所謂滴水觀音,乃是由鐘乳石緩慢形成的觀音像,某農民在1945年發現,其後在石像前興建了靈巖寺,這些年該寺也以野生的豔紅鹿子百合聞名。由嶺腳車站前往靈巖寺有兩條路,其一途中的一面大石壁上的石碣,刻有「南無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字樣,據說是1948年時的永昌煤礦負責人為撫慰礦工而請人製刻的。

探訪嶺腳瀑布與滴水觀音皆屬後話,不再細表。這時候看看時間,搭火車勢必趕不及當晚之約,於是走到田子站搭795公車往木柵捷運站,然而讓我相當納悶的是,道路兩側的公車站牌所示方向都是十分寮,只得憑藉判斷力選邊站,幸好等對邊。去年曾從嶺腳車站沿著基隆河岸步行至平溪,再循馬路到菁桐,前一段頗有意思,不但看了壺穴地形、觀了魚,還賞到可被製成水餃餡的野薑花。秋涼以後或值桐花時節,找一天從平溪啟程,循流水徒步到嶺腳,閒逛這世外孤村後,越嶺往望古,重訪瀑布群,再臨風立於望古坑橋上,待山沐斜陽,望燈火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