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中旬的此時,逛罷十分瀑布景區,抵達十分遊客中心外頭,適巧來了班795路公車,可坐到我的下個目的地──望古,我躊躇了會兒,決定步行,晃回十分。就如同金剛到紐約市必定要爬帝國大廈一般,遊客來十分肯定要放天燈,其中不少是韓、日客人,也不乏來自陸、港者。酬載許多人希望的天燈,不消多時便墜落凡間,或許是山林溪谷,可能是某些人家的屋頂,也難保不會掉在公路上或乾燥易燃的草堆中。就觀光行銷而言,施放天燈的儀式是成功的,不過在安全與環保方面還要繼續加強。
建成於1947年的靜安吊橋,橋塔以藍、白為主色,對岸南山里的房子及橋頭晾曬的衣物也是。
靜安吊橋曾於2009年斷裂,雖經修復,走在其上,仍免不了心懷忐忑,橋上景觀倒還不錯,回顧所來,前瞻將去,兩相對照,心頭別有一番滋味。
過橋後右轉,沿靜安路三段(屬106公路)西行,路上不時有重機呼嘯而過,腳踏車零星幾輛,行人則只有我一個。右側下方是基隆河上游,雖走在柏油路上,卻隱約有溯溪的樂趣,腳還不會弄濕。
走了約莫二十分鐘,來到騎士界小具知名度的莫內咖啡,原想過門不入,一來本店在數年前涉嫌占用國有地,再者徒步來騎士聚集的地方用餐,好比搭公車去投宿汽車旅館,有著那麼一點兒彆扭。然而已將近一點,離預定的用餐地點還隔了座山,也就不再管那麼多,填飽肚子要緊,一入內,果然看到一整排的重機。
可能騎機車比健行費體力,食物的分量不小,飲料要另外點,這都反映在價格上。餐後上洗手間,看到一座小水池,卻無睡蓮,辜負了店名。
續行幾分鐘,因無路標,差點錯過慶和橋,在公車站前有個髮夾彎往下,走下去就對了。佇立橋上,可見到慶和吊橋遺址及望古坑橋,稍待將先後行經。
過橋後先往右走,探視一向乏人問津的望古車站,此刻月臺上竟有幾個人在等車,出乎我意料之外。
回頭往西行,見屋舍殘破,衰草叢生,杳無人跡,而慶和吊橋的橋塔兀自巍然聳立,橋身早已蕩然無存,景象說不出地淒清寂寥,卻無文史工作者善加利用這個場地。主管機關應放出要拆除此處的風聲,以引發抗爭,好博得關注。事實上,望古車站這一帶的獨特氣氛,早已獲取一些好攝之徒的青睞,但還遠遠不及十分、平溪、菁桐那般吸引觀光客,如此也好。
要去望古瀑布群及嶺腳寮山步道,最好經由望古坑橋跨越鐵道,才算守法守紀的好公民,且有額外收穫──立於橋上欣賞明媚風光,靜待浮雲飄過與火車駛經,極盡悠閒之樂,只是此刻豔陽高照,暑威逼人,不耐久候,將來找個向晚時分重訪。
我沒等到火車來,卻見一群鴨子毛浮綠水,掌撥清波,逆流划過,往平溪方向游去,意思也算到了,於是繼續行腳。
過橋,走至導覽圖前參詳了一會兒,決定捨棄柏油路,循左側石階下行,過基隆河支流望古坑溪,再右轉望古賞瀑步道。
走上望古賞瀑步道才三分鐘,左側即出現前往嶺腳寮山的石階,暫捨不行。繼續往前,很快就看到右側下行的石階。
轉入,旋即見到第一層瀑布,水量不豐,近兩年後趁連下幾天雨重來,果真不可同日而語。
續走一分鐘,到達底部,踩石前進,前頭是第二層瀑布,也屬簾幕式,此時的瀑度寬度恐怕還比不上一條浴巾,但依然吸引十來個人在此賞景、戲水,其中之一是個金髮碧眼的外籍男子。有個旅遊過四十多國的美國男子,因貪愛臺灣美景,留在臺灣念大學,期間四處找瀑布跳水,而望古瀑布與附近的嶺腳瀑布列入他前21最好跳水的瀑布名單中。
後來的那次,此瀑布的水量較這次所見豐沛許多,但與十分瀑布相比,仍顯得小巫見大巫,卻有著柔媚的情態。
返回賞瀑步道,續行,右側出現一條羊腸土徑,勇敢走進,穿過密林,幾分鐘即下至溪谷,景象比在前一瀑布所見更加歡樂。這裡應該是第三層瀑布所在,水量依舊貧弱,換個角度思考,如此大大有利於健行,較不易因濕滑而摔倒。
折返步道續行,兩分鐘後到達岔路,左前小徑直通嶺腳車站,右側的柏油路,一個方向至望古,另一方向往嶺腳,我皆不取,也無意搜尋第四層瀑布,循原路走回嶺腳寮山步道口,舉步踏上石階。
有別於一般郊山,這條步道上有兩處設置繩梯,多了點攀爬樂趣,繩梯雖然不長,也不怎麼驚險,但不適合稚齡兒童。
另有些路段稍陡,不過整條路徑林蔭遮蔽率高,走來還算愜意。
由嶺腳寮山步道口起算,走了23分鐘,登上標高293公尺的嶺腳寮山頂。
續行3分鐘,至丁字路口,走往嶺腳車站,再5分鐘,復見人居。這條越嶺步道一路行來,途中只見到兩個人,委實少得出奇。2019年間重來兩次,都是週間日,反倒遊客不少,頗令我意外。
下至平路左行,2019年七月底來時,赫然在路旁見到號稱最美百合花、且已瀕臨滅絕的豔紅鹿子百合。
續前一小段路,左側有棟建於1939年的蔡家紅磚樓,為平溪永昌煤礦的經營者蔡全所有,用作事務所,後來荒廢,因造型古雅妍麗,胭脂磚依然紅豔,吸引影劇界前來取景,也曾上過新聞,如今大門深鎖,前廊還堆置著沙包。我去年造訪時,曾進到屋內一探,見四壁斑駁,連鋼琴的琴鍵也已下陷,好在沒發出琴聲,否則豈不嚇煞人!
往坡下走去,經過數戶民家,須臾即至嶺腳車站,站內有幾個年輕人正在等車,再度出我意表,本以為須是看透繁華、歷盡滄桑者,才會對此處感興趣。
這月臺呈弧形,相當少見,號稱微笑月臺,但也因此火車車廂與月臺間隙頗大,上下車須格外小心,以免踩空而跌落。
另外,石柱上懸著的木牌印著嶺腳車站的嵌字詩,因所嵌之字位於句首,又稱藏頭詩,不知是誰如此風雅,料想不會是臺鐵員工,因為此站無人看管,他站未見如此詩作。後來觀賞電視節目《MIT臺灣誌》,推測應是當地里長所為。
車站這邊沿鐵道往平溪方向走數十步,可至嶺腳小吃,只週五至週日營業,我上次來得不是時候,卻正好遇上老闆,老闆為我一個人開爐煮了盤野薑花水餃,今天原本預計來此用餐,不過方才耐不住肚餓,已先吃過。
鐵道對面有兩座橋,較近的一座是建於日據時期的舊橋,已現風侵雨蝕痕跡,頗發思古幽情。
橋下上游,一處水流受兩岸緊扼,正是基隆河最狹窄處。
這周遭林茂人稀,鳥況不錯,目擊了藍鵲、樹鵲、五色鳥、綠繡眼、紅嘴黑鵯等等,也有甲蟲可賞。
附近尚有嶺腳瀑布、滴水觀音等景點,我這次因臨時有約,也就略過。重來時不再錯過嶺腳瀑布。
這是平溪區僅次於十分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其寬度達四十公尺,比十分瀑布還寬,但高度僅約十一公尺,整體水量遠遜,因此成了極佳的跳水地。不過美麗與歡樂的背後暗藏巨大凶險,此處曾有年輕跳水客意外身亡,1996年時更發生六名補習班師生溺斃的慘劇。
有位老榮民利用天然洞穴闢建出一個個的石窟,所以嶺腳瀑布別名石窟瀑布。
2020年八月間,我專程前來嶺腳拍攝影片,這回也納入滴水觀音。所謂滴水觀音,乃是由鐘乳石緩慢形成的觀音像,某農民在1945年發現,其後在石像前興建了靈巖寺,這些年該寺也以野生的豔紅鹿子百合聞名。由嶺腳車站前往靈巖寺有兩條路,其一途中的一面大石壁上的石碣,刻有「南無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字樣,據說是1948年時的永昌煤礦負責人為撫慰礦工而請人製刻的。
探訪嶺腳瀑布與滴水觀音皆屬後話,不再細表。這時候看看時間,搭火車勢必趕不及當晚之約,於是走到田子站搭795公車往木柵捷運站,然而讓我相當納悶的是,道路兩側的公車站牌所示方向都是十分寮,只得憑藉判斷力選邊站,幸好等對邊。去年曾從嶺腳車站沿著基隆河岸步行至平溪,再循馬路到菁桐,前一段頗有意思,不但看了壺穴地形、觀了魚,還賞到可被製成水餃餡的野薑花。秋涼以後或值桐花時節,找一天從平溪啟程,循流水徒步到嶺腳,閒逛這世外孤村後,越嶺往望古,重訪瀑布群,再臨風立於望古坑橋上,待山沐斜陽,望燈火黃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