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6日

大稻埕揚渭水風(下)

中元節那天又走了趟大稻埕,從寧夏路原臺北北警察署啟程,循保安街西行至重慶北路,交叉口的星巴克保安門市很是惹眼。這棟紅磚華屋落成於1929年,原主人是生產鳳梨罐頭致富的「鳳梨王」葉金塗,牆面上刻有鳳梨雕飾,為當地建物固有風格,以表不忘本。
另有「泰」及「T.B」的中英文字樣,「泰」代表其商號「金泰亨」,「T.B」料想是其商號英文的頭一個字母。
然而原建物不但幾經易主,如今更只剩外牆立面,保安街上的立面為原物,重慶北路這側的立面為仿作,裡頭包覆著嶄新的建築,實在突兀至極,就好比某個人的表皮裡長出全新軀體,而新身軀比老外皮高出一大截,超出的部分膚色截然不同。我覺得新建物的中間樓層若採半新半舊的樣式,形成一種過渡,以表現時代的變遷,可能會更有意思。
右轉甘州街,很快就看見「臺灣茶葉之父」李春生捐建的大稻埕教堂,後棟大樓應是晚近新建的。
左轉甘州街52巷,經一堵紅磚牆,再過去,見到一些人坐在林蔭蔽天的大榕樹下用餐,這場景應該屬於老一輩人的模糊記憶,充滿著閭巷情味,赫然在臺北市鮮活地重現,我倒沒那麼懷舊,純粹前來覓食。屬於早、午市的慈聖宮廟埕小吃,雖然規模與知名度遠遠比不上基隆廟口,但在一些食客的心目中,經典程度不遑多讓,可惜今天有好幾攤沒開張。
我點了阿蘭的魩仔魚蛋炒飯和鼎邊趖湯,一張微笑孫中山換回一枚側面蔣中正,次年吃同樣組合,依舊送出一張笑意盎然的孫中山,卻沒能換回甚麼,看來物價的實際漲幅,大大超出政府發布的數字,至少就日常民生用度來說是如此。這攤原是以蚵仔煎為主力,某日老闆炒了盤飯果腹,客人看到,要了些吃,一吃成主顧,魩仔魚蛋炒飯反而成了招牌料理,自然得嚐嚐,另點的鼎邊趖湯,則因剛剛聯想起基隆廟口。至於蛋炒飯的口味如何呢,按照已故美食名家唐魯孫的標準:「潤而不膩,透不浮油,雞蛋老嫩適中,蔥花也得煸去生蔥氣味」,這盤卻不見蔥花,可能是因近來蔥貴,次年仍不見蔥,口味稍鹹了些,但還算適口充腸。
20199月間舊地重遊,品嚐了頗富盛名的葉家肉粥(25元)、蚵仔炸(60元),以及許仔豬腳麵線(80元),豬腳燉得十分軟爛,不油不膩,味道恰到好處。
慈聖宮是大稻埕三大廟宇之一,主祀媽祖,俗稱「媽祖宮」,建廟歷史可上溯1864年,起初只是間小廟,位於今迪化街與民生西路口,1869年改建於今民樂街與民生西路口,日據時代因為拓路,1916年遷建於現址。廟內另祀和合二仙,亦即唐朝寒山、拾得二僧,他倆一生情誼甚篤,傳為千古佳話。突然想到,如今社會風氣丕變,要是提倡異性戀者拜月下老人,同性戀者拜和合二仙,不知能否促進觀光,還是會慘挨批鬥?我覺得後者的機會還是比較大。
廟後的龍井公跟茶葉無關,其實是口古井,有小祠祭之。
涼州街與延平北路二段交叉口的仁安醫院,是1927年由臺籍醫師柯謙諒開設的西醫院,後代子孫放棄改建,將全棟捐出,成為臺灣第一間全館保存的醫生館,也曾入選2001年文建會舉辦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不過今天大門深鎖,沒開放參觀。
後來得悉,自20187月起,仁安醫院「從『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轉型為『青銀共創實驗基地』……未來每週將固定舉辦一系列的手作體驗課程、生活議題講座等活動,希望引動更多年輕社群投入社區,與長者志工『跨世代共作』……」實在有些莫測高深,我只是單純想參觀,然而重來時二樓正好有活動,於是在一樓隨意看看,其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六下午19點。
馬路對面的平樂天橋,據說是臺北市現存最老的人行陸橋,由中藥商游俊成捐建,以保障學童安全,而「平樂」之名源自「太平」、「永樂」。
我認為不是所有天橋都非拆不可,要是其中一部分改成空中花園廊道,應該不錯,有時站在天橋上觀看或甚至拍攝街景,也很有趣味,而平樂天橋歷史悠久,也是人民出資興築公共建設的範例,更該善加保存。
沿延平北路二段南行至210巷口,陳天來投資興建、樓高四層的第一劇場,從1935年起矗立此處,擔負起娛樂臺灣人的重責大任,裡頭設有旋轉舞臺、撞球場、咖啡廳、舞池、森永糖果直營店等等,還裝了冷氣,號稱當時「本島唯一的綜合娛樂殿堂」,一開始演出京劇、話劇,後來也放映電影,終究難逃拆除改建的命運,目前巷內有間卡拉OK店,為昔日娛樂界勝地留下丁點遺緒。
走進210巷,接安西街1巷,左側不怎麼起眼的大稻埕公園裡,擺著李臨秋振筆作詞的塑像,白天每到整點,會播放他作的歌,不過沒有紅露酒瓶,算是美中不足。
大稻埕公園的南側是歸綏街,西行越迪化街至歸綏街303巷右轉,眼前一棟偌大的建物完工於1920年,持有屋主與委建業主是迎日軍進臺北城而大富大貴的辜顯榮,本用為住宅及官鹽經銷辦公場所,亦稱「鹽館」,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後僅存住宅功能,辜家後來遷出,改供榮星幼稚園使用。我約莫兩年前來這兒,巷內某戶人家門口栓了隻漂亮的鸚鵡,今天倒沒看見。
回頭拐進迪化街往南,人車比上上週六來時少了許多,不過狹窄的路上依舊停了不少汽機車,僅容一人通行的騎樓走起來雖比上次來時順暢,但只要有人停步,就馬上塞住。
後來幾次,發現甚至連騎樓也停了汽機車。臺灣人習慣把私利擴張至極限,將公益限縮到最小,所謂「人不自私,天誅地滅」,不能全怪民眾缺乏公德心,最主要的問題是主管機關一向放任不管,或者僅是開開罰單,做做樣子,完全沒打算從根本解決起,難怪國人拚命到國外旅遊。
    進民藝埕幾次了,不過我一向認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器不在精,能用就行」,逛店的速度堪比健走,這回卻不同,繞了一圈,上到二樓的南街得意茶館,既然來逛大稻埕,能不喝壺茶、遙想李春生與陳天來當年嗎?其實我是來等待黃昏的。
服務生端來一個木匣,匣中裝有18個小瓶,以供客人聞香選茶。我患有鼻疾,嗅覺極差,這勾當就免了,為感念英商陶德,點了東方美人茶,因為據說這名稱是英國女王品嚐過此茶後驚呼出口的,但這傳說膨風的成分居多,而此茶正好別名膨風茶。
茗茶一壺,附帶5樣小茶點,再加一整保溫瓶的熱水,好讓客人自行回沖,如此要價280元,服務費內含,算算不挺貴,畢竟爺喝的不僅僅是茶,也嚥下流金歲月,正推想著老外應該會喜歡這調調,果然就有外籍人士入內。
         邊喝茶,邊看書,室內光線漸暗,我也就離開,到街上四處遛達。大稻埕故事工坊是大稻埕的遊客中心,牆上標著區內的景點,倘若真要一一逛遍,實在費時費事,而且其中恐怕存在著地雷景點。
        每年的中元節是陰間司法界與金融界的重要日子,路上不時有店家往陰間匯款,成為名副其實的「地下匯兌」。燒紙錢的習俗其來久遠,恐怕早在南北朝時就有紙錢了,我不便論斷是非,但一直納悶,如果陰陽間的匯率為11,也就是一元冥紙得花一元新臺幣購買,那麼還有多少孝順子孫、虔誠信徒會大把大把燃燒紙錢?再者陽世人的行為是否構成干預陰間司法及擾亂其金融秩序,也值得省思。
        大稻埕碼頭裡設置有人行步道與自行車道,可供遊人縱貫淡水河濱,若要更加悠閒些,不妨來趟藍色公路之旅。
這裡的夕陽頗負盛名,我先進來卡位,待日落時分,岸邊架起一整排砲管,準備各自大顯攝日神通,后羿倘若地下有知,恐怕得自嘆弗如了。
20199月間的那回,除了到慈聖宮廟口打牙祭外,還去了位於迪化街一段207號的迪化207博物館。該建物建於1962年,資歷不算老,卻被列為歷史建築,原是間中藥鋪,如今化身為提供免費參觀的私人博物館。
當日展覽主題為「食涼──夏天的滋味」,展出臺灣往昔冰果室與流動小販的裝備及冰品,十足的懷舊風,可惜只販售冰棒,並無剉冰可享。
 
三樓的一個角落可供遊人歇歇腳、喝飲料、看街景。
若意猶未盡,不妨再上一層樓,到樓頂欣賞迪化街的別樣風情。

    2020年間數訪大稻埕,拍了些影片,請觀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