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

不見天街吊腳樓

主旅遊日:2017/10/26
本日遊蹤:捷運木柵站(轉乘666公車)→烏塗窟步道→摸乳巷→石碇老街→淡蘭古道石碇段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近年來臺灣興起尋訪古道的熱潮,比起單純的健行,這活動多少沾染了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確實要來得有趣些。今日行程重點是綿密繁複的淡蘭古道中極小的一段,路面乃晚近重新鋪設的,十分平坦好走,雖說風味盡失,殊無古意,卻是還不錯的入門階。
出捷運木柵站,到木柵路四段馬路對面等車,這回因事先推算到站時間,等不多時,往烏塗窟的666路公車也就來了。基督教認為666是魔鬼的數字,華人卻視之為吉數,對於此刻的我而言,那只代表公車路線。前往烏塗窟的公車僅有這麼一線,班次甚少,索興直搭到底站烏塗窟才下,而非遊客慣常下車的雙溪口或石碇老街,車行約莫半小時,沒預期的久。烏塗窟位於石碇溪的水彎處,一派清幽,小有知名度的許家手工麵線就在此處。
忽然一群重機呼嘯而來,打破寧靜,沿碇格路疾駛向石碇老街。我嘆了口氣,往前走去,跨過小橋,到聚福宮前,不少人把這間廟當成旅程終點,於我卻是起點。
往左望去,看到一只大茶壺和茶杯,可見得這裡以茶聞名,並從路標大約可知附近還有些景點,包括千島湖和山羊洞登山步道,留待日後吧!
         正式展開今天的行腳,追隨方才駛過的重機輪跡,往回頭路走一小段,馬路對面一隻趴伏在地的大黑狗沒瞧我一眼。轉入左前方的一條橋,到烏塗溪步道端點一看,不禁傻眼,因被一條黃色警示帶圍阻,帶上懸了張「步道損壞,禁止通行」的告示。
無可奈何,只得走回碇格路左轉北行,這時大黑狗朝我連連吠叫,似乎在說:「老兄,你走錯了,馬路是給車子走的,你該走步道才對呀!」幾隻鵝好像也覺得我莫名其妙,伸長脖子直拿我瞧,我報以苦笑。
        所幸才走幾分鐘,過溪邊寮橋,發現這邊起始的步道通行無阻。
         從烏塗窟至石碇東、西街這段的石碇溪別稱烏塗溪,跨溪小橋當真不少,前行不久,又遇一座,橋上設置了兩列座椅,一旁說明牌顯示這條步道富賞魚之勝,我站在橋上打量一陣子,卻沒看到甚麼魚,然而碧水清清,綠草萋萋,景色淡雅怡人。
         續行,蔣渭水高速公路凌空橫越山間,景觀甚是奇偉,山腳下、清溪畔隱現民居。
         溪中不時出現的壺穴地形,亦屬觀賞重點。沿途不時與年長遊客錯身而過,可見此步道老少咸宜。
         須臾,前頭出現一條吊橋,溝通兩岸,走近一看,發現這邊的吊橋頭位於雜草叢中,步道此處無路可直接走至,也就打消試走吊橋的念頭。
          這時一隻大冠鷲盤旋啼鳴,我今天帶的鏡頭焦段不足以攝取其英姿,路旁的飛行物倒是拍了一些,都是走可愛風的豆娘、蝴蝶。
        穿過鐵橋下方時,一輛汽車正好駛過,離頭頂不過數尺,發出轟隆隆聲響,很具壓迫感。
        過橋後,拾級上至摸乳巷。與鹿港、野柳的純屬戲稱不同,這裡的摸乳巷可是得到官方認證,大剌剌地印在門牌上,而且成因也非狹路相逢、趁機偷摸一把的下作狎行,而是扶著形似乳房的石頭通過狹窄山壁的保命之舉,可高尚多了。這條摸乳巷還是條古道,通往早先在聚福宮所見到的山羊洞登山步道,今天另有別的古道待走,就不前往了。
        這裡有間福田居,以無菜單的農家菜為標榜,採預約制,非假日不收散客,其旁的石頭厝饒有古意。
         再往前,林蔭密了起來,「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得指標提醒,算算從烏塗到石碇東、西街,正好兩公里,迄今已過大半。
         續前,蔣渭水高速公路舉頭可見。
鄰近橋墩有一石屋,門窗皆閉,不知底細,後來查詢得悉,或許曾是石碇國小的校舍。
         下到溪畔,回見溪中青石磊磊,白湍處處,讓我聯想起內湖圓覺步道的大溝溪,免不了再次吟哦「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而「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卻有新解。這條溪受到保護,已經封漁,垂釣之舉就此罷了,前頭坐於石上的老翁是在餵魚,這其實也非好事,恐怕會讓魚兒食物得來太過容易,可能造成過度繁衍,影響水質,反而危及整個生態。
         蔣渭水高速公路至此,距地面達65.5公尺,曾是臺灣之最,不過接連被國道6號的68公尺及霧台谷川大橋的99公尺超越,然而依舊甚為壯觀,而扁長橋墩只支撐於高架橋的中軸線上,橋身卻能不傾不垮,也挺奇妙的。
岩壁上雕著條龍,只露出頭、尾及幾段身軀,名為「龍蟠巨石護河川」,另還釘上亦詩亦文的幾行字,云:「龍穿雲霄鱗光閃閃,石碇山城聞蛟聲;門跨蒼穹流水潺潺,烏塗溪畔指鯉影。」堤岸壁上並以石頭鋪成龍形。
再往前些,即是模擬當年運煤的情景,不過台車裡竟然冒出草來,有些滑稽,內湖大溝溪新福本坑這現象更明顯,主管機關應多花點心力來維護。
        石碇採煤業曾經輝煌一時,造就當地的榮景,1970年代起不敵低價進口煤礦的競爭,1980年代更遭受連番礦坑災變的衝擊,這黑金產業逐漸告終,但黑金不死,在臺灣以另外一種形式發展得遠更蓬勃昌盛。走上景觀橋,回望礦工塑像及其下的烏塗溪,難免感慨萬千。唉,河清難俟,河清難俟,難俟的豈是河清,而是弊絕。
        碇格路與石碇東、西街交叉口有間淡蘭藝文館,可供免費參觀。
        裡頭有陶藝、畫作之類的展示,也經營餐飲,不過還是打算到石碇東街上覓食。
         去年來時,嚐過一粒粽和豆腐冰淇淋,這回想試試號稱傳承五代的百年老店──王氏豆腐,點了炸豆腐、雞肉絲飯、燙青菜、滷蛋,共165元,口感一般,稱不上人間至味。
         接著去逛所謂的「不見天街」,這是因為街道有頂,舉頭不見天日,屬於泛稱,並非此處專有。
        出到街外看崩山溪畔吊腳樓,樓房下層純屬防洪,並不住人,中層貫通,形成天街,上層才是寓所。
腳下之橋名為「霧影虹橋」,並立有華梵大學美術系教授所題「愛的氤氳踱步」碑,委實太過美麗夢幻,與現實脫節,也不符合小鎮風情。我去年來時,目睹一位老兄剔著牙過橋,狀甚怡然自得,不如改稱「剔牙橋」吧!
        馬路對面牌樓內有個停車場,正也是皇帝殿風景區西峰登山口。皇帝殿素以險峻著稱,後來加設護繩,安全許多,但今日無意嘗試。
重回不見天街,街上有間建於1906年的石頭厝,原為「林恆春中藥鋪」(幸好店名有個「中」字,不然恐致誤會),2006年起徵得屋主同意,由鄉公所商借保管,並開放參觀。
          屋內存著不少舊物,頗令人發思古幽情。
 
        另外還在二戰末期挖鑿了座防空洞,以防美軍空襲。屋後有個小花園,不過通往花園的石階目前禁止通行。
         這不見天街短短一條,很快就走到盡頭,循石階下到崩山溪岸,欣賞游魚和壺穴。魚兒多得有些誇張,街上有店家在銷售魚飼料,我離去前一個老翁走下來餵魚,飼料拋到哪,魚群就簇擁到哪,或許這讓那老翁滿足控制慾及感到被需要,他因此覺得快活。
         回淡蘭藝文館上洗手間後橫越碇格路,走往石碇西街,要重訪淡蘭古道石碇段,或稱外按古道。
        石碇西街的發展早於東街,東街卻後來居上,迄今猶然,西街商店與遊客少了許多。走了約5分鐘,循石階下到石碇溪畔步道,這裡的魚也不少,不乏較大尾者,另有一隻通體金黃,至於破鍋子,那也不足為奇。
         鳥倒是不多,只看到一隻翠鳥,幾隻黃鶺鴒,鷺鳥跟鴨子就甭提了,去年來時還看到臺灣特有的鉛色水鶇,這次則否
走著走著,驚見一隻死不瞑目的貓,登時壞了心情。再過去些,溪邊步道已盡,但可望見淡蘭古道,於是折返,上到石碇西街路面。過員潭子坑橋時,發覺橋柱鑲嵌彩石,背景則是石碇溪與淡蘭古道,而左側有筆架連峰的登山口。
淡蘭古道指的是清領時期淡水廳至噶瑪蘭廳之間的道路,不僅一條,大致可分為北、中、南三路,《噶瑪蘭廳志》所載:「蘭初闢時,預籌進山備道,以便策應緩急。其路凡三條:一由淡水、三貂過嶐嶐嶺抵頭圍,係入山正道,作往來大路,即在漳人分得地界之內。又一路由艋舺之大坪林進山,從內山行走,經大湖隘,可抵東勢之溪洲,係在泉人分得地界之內。又一路由竹塹之九芎林進山,經鹽菜甕、翻玉山腳,由內鹿埔可出東勢之叭哩沙喃,係在粵人分得地界之內。」石碇區公所官網則稱:「古道路線是由臺北的艋舺經古亭村,經過觀音嶺腳至深坑街,在(再)經楓子林出口石碇街,穿越烏塗崛嶺,涉灣潭渡經鶯仔瀨、石槽坑、四堵寮到達金面頭分水崙下領,經由礁溪街入噶瑪蘭城。」方才行經的烏塗溪步道應該也屬於其中一段,而即將步入的是淡蘭古道石碇段,實際上早已不存,乃晚近重修,好讓古道迷聊過乾癮。
         走幾分鐘,見一巨石屹立於潺潺溪水中,景觀兼具雄健與柔媚。
        對面山勢壁立,坡上卻闢植檳榔樹,還蓋了房舍,一棵樹格外與眾不同。
        續行,赫然發覺溪石有著雕鑿痕跡,應是水流侵蝕所致,可以想見溪水水位能達到多高。
另有一段裸露山壁生得奇詭,彷彿人為鑲嵌入磚塊,其實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至一木造休憩平臺,不停,左側的木棧道估量是通往上方道路,不取,續往前行。
         步道給柏油路切穿而中斷,這裡有塊「古道尋幽」碑石。
        右行下坡,拐了個彎,步道重現,但接下來的這一段都是石板路,還高度園藝化,少了遮蔭,並不怎麼討喜。
        路邊有隻大蜘蛛,我非前往西天取經的唐僧,不用耽心被擄去盤絲洞,卻遇石頭陣擋道,繞過去觀瞧,順便卻顧所來徑一番。
 
        隨即瞥見淡蘭吊橋,這橋是2006年新造的。
 
         大多數人以淡蘭吊橋作為淡蘭古道石碇段的起點,於我卻是終點,到木造平臺上混賴一陣子,順便看看風景。
          走到橋心,回望石碇溪谷以及高懸天上的蔣渭水高速公路。
        過橋即見大茶壺的意象裝置,呵呵,此行程始於茶壺,終於茶壺,也算貫徹始終。前頭為石碇溪與永定溪匯流的雙溪,以下始稱景美溪,這裡公車路線較多,才等幾分鐘車就來了,路過深坑,沒打算下車吃豆腐,一路坐回捷運木柵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