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旅遊日:2017/11/10
本日遊蹤:臺鐵基隆站(轉乘301或302)→白米甕砲臺→仙洞巖最勝寺→海洋廣場→虎仔山基隆地標→基隆廟口夜市→奠濟宮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連日來非雨即陰,對於遊人來說,真所謂「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晴天」,今日陽光普照天龍國度,我卻要一遊仍屬多雲的基隆。搭火車至基隆,在公車總站轉乘301或302路公車至太白莊站下車,方才迴轉時即已看見「白米甕砲台」的標示。
此行志在遊覽基隆港區西側,而「基隆地勢稱險要,多少砲臺煙雨中」,故以曾經遊過的白米甕砲臺作為起點,上回是從基隆火車站步行前來,乘車離去,這次則相反。上坡,拐彎,協和電廠的白色巨大煙囪聳立眼前。
走了約莫5分鐘,左前方的廁所是當年駐軍營舍區域僅存的完整設施,彌足珍貴,十字型的透氣窗還挺別致,富有宗教情懷,但也可能是模擬準星。
走進「白米甕」標示側的小路,經過民宅,砲臺橫陳眼前,協和電廠煙囪固然礙眼,兒童遊樂設施更顯突兀,料想主要是供太白社區住戶使用。
白米甕砲臺又名「荷蘭城」,相傳十七世紀中葉荷蘭人在此築有堡壘,不過也有可能是西班牙人興建的,待明鄭部隊來時已被荷蘭人攻占,因此稱為荷蘭城。1884年清法海戰期間,法軍曾占領此處,其後清廷整飭防務,但現今所見規模,主要是在日據時代完成的,屬基隆市定古蹟。掩體下的幾座彈藥庫全都封閉,根據其內告示,四至十一月的第四個周六上午有導覽,開放入內參觀。
從彈藥庫至砲座區之間設有斜坡,以便推送砲彈,不過先拾級而上,進到西側的觀測所內。
身在所裡,可窺視海面上的動靜,若能設置投幣式的望遠鏡,會更有氣氛。
出到外頭,隱約可以辨認出立面上白底紅字的「軍事重地」等字樣,算是不打自招,讓掩蔽破了功。
其旁圓形凹陷處內的三根水泥柱,應是用來架設測距儀。我發現一個插著吸管的塑膠杯,從杯子擺放的模樣推測,八成是臺灣人所為。有別於陸客大而化之的隨手扔擲,臺灣人大多不會「亂丟」垃圾,而是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地塞在不起眼的角落,或是擺得有模有樣,或者放在身側,離去時「忘記帶走」,乃五十步笑百步的具體呈現。
居高眺望陽明貨櫃場,小丘之後一艘巨型郵輪的煙囪冒出煙來。
正下方四個砲座面海一字排開,當年架設了八吋安式加農砲,而基隆所有砲臺中僅存的一尊清代真砲曾放在這裡,已輾轉移置到基隆市東的役政公園。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這兩句很是應景,但若在氣氛肅殺的古砲臺表示愜意,恐怕就不合適了,然而碧海、藍天、白雲、綠茵、陽傘、棕梠樹,這種種湊在一塊兒,很難不讓人放鬆,就只差啤酒跟躺椅了。
階梯旁有太白莊居民為松鼠打造的兩棟小白宮,命名為「川普的家」和「希拉蕊的家」,還設置牌子請求遊客提供食物,我覺得這不大妥當,畢竟松鼠再可愛,也非人類的寵物。
登到丘頂小平臺,展望更勝西側的觀測所,畢竟地勢更高。
往西可見野柳岬,朝東則可觀基隆嶼。今天沒聽到「龜山島」的高呼,卻有人稱基隆嶼為「和平島」,雖不中,亦不遠矣,事實上白米甕砲臺與和平島附近的槓子寮砲臺成犄角之勢,共扼基隆港兩側門戶。白米甕與基隆嶼之間長堤上的高塔,似非燈塔,應屬瞭望用途。
所見與方才相差無幾,因角度關係,可一覽協和電廠全貌,若氣候變遷持續惡化,恐怕不出幾年,海水就會淹至電廠,消波塊防線直如螳臂擋車。
白米甕是基隆五座古蹟砲臺中最小的一座,不消多時即已逛遍,臨去秋波,再次巡視一番。
想去廁所解放下,但遮蔽不佳,廁所外恰好有幾位女士,倘若我外洩的是春光,那也就罷了,實際上已屬暮色,這就有些難為情了,乾脆到乏人問津的古蹟解決,順便「觀廁所」。裡頭無人,卻傳出淅瀝水聲,原來是牆上水管鑽了小洞,讓水滴下以沖刷便池,不少舊式男廁所是這麼設計的,節約用水並非最高考量。
下到光華路右轉,亦即朝西南方走去,至通往基隆市區的光華隧道口,上回就是經由此隧道步行前往白米甕砲臺的,這次則不取。
左轉進中山路四段,這裡卡車甚多,又無斑馬線,過馬路必須特別小心。其實臺灣的斑馬線根本無法保障行人安全,只不過萬一挨撞,較可追究駕駛一些些責任罷了。經過仙洞國小不久,抵達仙洞巖最勝寺。
所謂仙洞,乃天然海蝕洞穴,為北臺灣最大,相傳呂洞賓曾在洞內修行,故得仙名,至於何時建寺,已不可考,據說同治十一年(1872年)即建有代明宮,主祀佛祖與觀音,日據時期,日本臨濟宗在此創設最勝寺,並供奉弁財天神,二戰後改稱仙洞巖最勝寺。一進山門,即見海蝕痕跡、宗教文物與清人遺刻,當然不乏現代遊客的瞎攪和。
兩側岩壁皆有題字,多屬光緒年間事。
最早的是同治甲戌(1874年)的「海外洞天」,由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夏獻綸所題。
走往後方,果真別有洞天,壁上石雕多出自基隆石雕家李榮坤之手,他在1970年代費時三年完成,頗有敦煌石窟況味。
大正年間由日本奉請33尊觀音石像來臺(據學者研究,北臺灣當時有5組西國三十三番觀音像),其中第九尊與第十尊供奉在此,原位於廟埕,後來移至中殿與後殿之間。
回到圓通寶殿,另一側有個窄小通道,當中一段必須卸下背包,側身蹲行,才可通過,十分折騰人。
其內供奉弁財天神,是日本七福神之中唯一的女神,相當於八仙裡的何仙姑,象徵口才、智慧、音樂與財富,據說源自印度教。
出洞時,這才注意到石壁上刻滿文字,不禁佩服起這些無聊遊客。
面對仙洞巖,右側另有個佛手洞,也是天然的海蝕洞穴,其內分為數個小洞,最深處的洞穴上方壁面存在著天然風化而成的石掌印,酷似如來神掌,故得此名。循廁所旁的石階走至洞口,裡頭黑壓壓的,而且有流浪狗群聚集,就不入內打擾牠們了。
續行中山四路至西岸南櫃場,一瞻碩大的海洋讚禮號(Ovation of the Seas)。
此郵輪噸位達16.7萬,長348公尺,可容納多達4905位乘客,外加千餘名工作人員,號稱亞洲最大,隸屬於皇家加勒比國際,2016年4月下海營運,今天抵達基隆港,我適逢其盛,想來這輩子無緣登臨,近距離看看也好。
接下來的行腳因無聊而顯得漫長,其實從西岸南櫃場走至基隆火車站北站,不過才花三十多分鐘,途中經過碼頭和海軍機構。
穿過港西街,沿西岸步道東行,北眺港灣及停泊的海洋讚禮號,海水映照天色,藍得出奇。因連日下雨,將空氣中浮塵沖刷一淨,才有景色若此。
另還看到基隆KEELUNG地標和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後者入內須購票,那就算了吧,反正可遊賞的地方還很多。
然後在海洋廣場拍攝黑鳶。有些不肖的好攝之徒用內臟、魚肉引誘黑鳶,以便捕捉掠水攫取的精彩瞬間,搞得港區惡臭四溢,讓俊賞雅事變得齷齪不堪,實在要不得。
穿過火車站南站至中山一路,對面113巷口高懸著「KEELUNG地標登山步道」的標示。
過馬路,鑽小巷,登階梯,經太平國小,走數分鐘即見仿「HOLLYWOOD」的「KEELUNG」標誌。
登至標誌下,其前有一排座位,供遊人閒坐觀港都,而標誌益顯碩大。
左前港東岸泊著三艘軍艦,菩薩保佑,飛彈發射口不是朝著我站立的地方。
說到菩薩,正前方的觀音像立於中正公園,背景是基隆山。
右下的圓形建築為基隆火車站北站,視線再往右移些,看到方才流連徘徊的海洋廣場。
步上階梯,須臾左側出現佛山太平早起會的場地,此刻日已斜西,自然空無一人。
登至虎仔山山頂,可遙見協和電廠煙囪和白米甕砲臺。
麗星郵輪寶瓶星號正好返抵母港,五萬多噸的船身跟海洋讚禮號一比,未免相形見絀,不過正因如此,可以停得更深入港內。
從樹梢間遠觀冒著煙氣的郵輪,跟下至港邊近看,感覺殊異。
此刻的基隆港,光線、氣溫、景觀都很適合來杯咖啡,邊啜飲,邊等待日暮,好去廟口夜市打牙祭。
但也別儘惦記著吃,不妨順便逛逛號稱基隆三大廟之一的奠濟宮吧!其內參拜的主神為開漳聖王,可知基隆向為漳州後裔聚集之處。
食罷再至愈夜愈熱鬧的海洋廣場溜達,順便消消胃內積累,這才甘願啟駕返回天龍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