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1日

猶記夕陽淡海紅(上)

主旅遊日:2017/1/18
本日遊蹤:捷運忠義站→忠義山→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關渡宮→關渡碼頭→金色水岸自行車道→紅樹林保護區→淡水文化園區→淡水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昨夜一覺醒來,驀然想到人世紛擾,國事如麻,再無法入眠,輾轉反側,見天色既白,又聞陣陣雞啼──沒錯,是如假包換的雞啼。不知哪位芳鄰,可能頗嚮往田園生活吧,竟然在城市住宅區內養了隻大公雞,時常天明報曉,擾人清夢,卻比深夜裡另位附近住戶的超跑或呼嘯而過的重機的轟隆引擎聲要順耳許多。
繼續在床上混賴一會兒,這才起身,不想白白浪費夾在連日陰雨中的難得晴天,但因精神不濟,打算走條輕鬆些的路線。從捷運忠義站1號出口出站右轉,沿中央北路四段前行,正好與去淡水的方向背道而馳。其實搭到復興崗站,出站後左轉中央北路三段,非但不用走回頭路,還可能節省數元車資。搭到忠義站,是看在關老爺子的份上,因先要造訪俗稱忠義廟的行天宮北投分宮。進去快速逛了一圈,宮外有個小池,池內造景刻意弄出臺灣島的形狀,正中位置還栽了棵小樹,但若放塊玉石,應較符合實況。
比起民權東路上人聲鼎沸的本尊,這間分宮顯得冷清許多,平常日尤然。
面對忠義廟的右側,正是忠義山的登山口之一。今日預計行程是由此越過忠義山,逛臺北藝術大學,順便吃午餐,再到關渡宮遊賞,其後沿金色水岸至淡水看夕陽。
邁上登山步道,太陽便隱身雲後,天色黯淡下來,前不見遊人,後不見來者,念山徑之幽幽,獨悚然而毛豎,走了一會兒,才有個年約六旬的男子撐著一把大花傘迎面走來。本山徑的林蔭覆蔽率甚高,這位老兄大可不必如此,郊山步道上常見一些山友包裹得比銀行搶匪還密不透光,差幸沒穿得一身白,否則活像木乃伊。
            忠義山標高才233公尺,一股作氣登頂,陽光又從雲層中竄出。打印亭在左,右側有ㄇ字型的歇腳亭,前頭則是一片如茵綠草、幾座大墓,再過去是無線電塔。忠義山原本是當地大戶陳家的私產,後來捐出供民眾遊憩,不過山頂大墓之一的主人,卻是旅日富商、國華高爾夫俱樂部創辦人何國華的母親,墓上有「鷺江」二字,料想何母祖籍廈門。
        正前方可通往小坪頂,留待日後,取左行向楓丹白露社區,也就是臺北藝術大學的方向。越過草地,出現一條泥土路,去年五月下旬走過,是由北藝大那頭起登。
比起單調易行的石階,泥土、碎石、樹根共同組合成的路面,保留些許古道遺風,走在其上可要有趣許多,由腳底板傳遞上來的感覺豐富多樣。除了這裡之外,臺北另有幾條步道也是類似土徑,讓我這樣藝低人膽小者,得以稍稍體驗一丁半點的山林野趣,然而先前連著幾日陰雨,山徑滑溜,走得戰戰兢兢。為了因應複雜多變的郊山地形,我特別找了雙國產登山健走鞋,若穿所謂黃金大底的登山鞋,反倒不怎麼適合,要嘛易滑,要嘛回震得太厲害。
一白人男子與我錯身而過,我向他道哈囉,他對我說你好,此外再無他人。跨過一株橫躺在地的樹幹,不久即下到柏油路面,接上所謂的關渡親山步道,卻無任何關於此步道的指標,憑著記憶,走入學園路。到了一座網球場旁,朝右可隱約看到淡水河入海口和漁人碼頭,不過給綠意盎然的林梢和一棟突兀至極的高樓障蔽一大塊視野。
        在地圖上看到過雕塑公園,上回錯失,此刻環顧四周,不見任何相關指標,左前方有片綠地,但無法確認。躊躇間,忽聽得前頭鷹啼,一個推著嬰兒車的男子自後方快步走來,對我說:「看到沒,前面還有三隻。」我前番來北藝大曾拍攝到模糊身影,看樣子是別名蛇鵰的大冠鷲。
我這回想去雕塑公園,詢問對方,他指向那片綠地,表示那應該就是,語氣不甚肯定。我謝了他,走過去,在一棵樹和一輛車後,發現「臺北藝術大學雕塑公園」的指示牌,希望這裡比大冠鷲更有看頭,卻略感失望。話說回來,在校園內闢建場地供師生展示雕塑作品,也算難能可貴。
        若由此處續往左走,可至觀海平臺,不久前才去基隆望幽谷,此行沒打算看海,當下朝前直走,須臾到了一座名為荒山的露天劇場。根據北藝大官方網站說明,此處原屬一片荒蕪山林,西元2000年時闢為森林環境劇場,為臺灣首座(不知是否早於優人神鼓山上劇場)。
        此時並無表演,卻可近聞鳥啼,遠觀關渡平原,並俯瞰臺北捷運面積最大、等級最高的北投機廠。
        續行,左前方有階梯往下,無指標,決定不取。接回學園路,經過一座停車場,穿越三隻流浪狗,右側是臺北城市大學的校園。
走了一會兒,一直沒看到通往北藝大的路徑,於是折返,穿越流浪狗,經過停車場,從先前見到的階梯下行,跨越所謂的哲學步道,從藝大會館與女一舍那邊下至北藝大校園內的主幹道,或許這條就是所謂的藝術大道吧!記得前回在一座小丘上(關子嶺)見到一輛用破銅爛鐵拼裝而成的坦克,那裡的展望還不錯,轉而左行,左前方果然有座小丘,丘上仍擺著那輛坦克,另有一個雕塑,登丘眺望,遠處景觀其實跟在荒山劇場所見相差無幾。
        北藝大的校舍是由名建築師李祖源設計,雕塑與裝置藝術隨處可見,在臺灣各校園中算是比較有意思的。
下嶺過馬路右行,走往所謂的黑森林,發現地上一隻蚱蜢動也不動,以為是雕塑,當真是巧奪天工,嘆為觀止,而且如同故宮博物院翠玉白菜上的螽斯,也斷了一鬚。觀賞半晌,牠的腳突然晃動了下,原來是隻活物。
        說是黑森林,其實不過巴掌大一塊地方,走幾十步也就通過了。續往前行,右前方接連出現便利商店及藝大食堂。
        在此左轉,走一小段,左首是美術系館,右側為教學大樓,正前方的則是圖書館。
        走近圖書館右拐,國際書苑位於正前,左前正是我要去的關渡美術館。李前總統母校康乃爾大學的校舍多半造型古雅,最突兀的一棟,乃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江森美術館,我每回造訪康大,必去該館,倒非雅好藝術,而是為了登樓賞景,此刻打算如法泡製。
        上回進關渡美術館,是因走得滿身大汗,來這洗把臉,消暑之外,或許還能提升氣質,這次則為登高賞景,卻不得其樓而上,管理員指點的電梯只能往下。我退出館外,下行教學大樓旁的階梯,見右前方一棟高樓,想起上次曾經登臨,也就快步向前。
續下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