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

逸仙館蘊中山事(上)

主旅遊日:2017/8/23
本日遊蹤:捷運國父紀念館站→國父紀念館→松山文創園區→臺北機廠→松山霞海城隍廟
建議路線:捷運國父紀念館站→國父紀念館→松山文創園區→臺北機廠→松山霞海城隍廟→饒河街夜市→慈祐宮→彩虹橋→彩虹河濱公園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相較於中正紀念堂的威嚴肅穆,1972年落成啟用的國父紀念館顯得和藹可親些,不但範圍小得多,主建物低矮得多,且不具招搖惹議的巨型牌樓與闊長宏偉的瞻仰大道,也無兩廳院拱衛,而形似唐朝官帽又彷彿展翅大鵬的主建物,更未刻意彰顯政治語彙,並在仿古造型中融入了現代元素。
        例如多用小梁,而無常見於傳統建築的斗拱。
設計者王大閎自稱該建物屋頂形似「小女孩揚起的裙角」,對照孫文據傳的幾段跟荳蔻少女的風流韻事,還真耐人尋味。
        從捷運國父紀念館站4號出口出站,馬路對面的巨型馬桶形狀建物即是臺北大巨蛋,此刻正有烏雲罩頂,看來前途黯淡。
               右轉進國父紀念館園區北側入口,立即見到主建物,這是已故名建築師王大閎設計的,咸認為其生涯代表作之一(他自己從未承認),背後卻有著一段辛酸歷程。要不是王大閎現代感十足的故宮博物院設計遭蔣介石斷然否決,國父紀念館可能會呈現出截然不同於現況的風貌,即使王大閎這回順應上意,採用中國風的設計,他仍費了好番心思,還抬出孫文來助陣,這才讓蔣介石勉為其難接受(請參閱〈錦簇如今安在哉〉),如此一位學有專精、天才橫溢的建築大師,從此消沉抑鬱,甚至自述未從建築設計獲得成就感。高聳於主建物之後的雙塔,一是101大樓,另一則是遠雄金融中心,彷彿兩個巨大的背後靈,持續俯視著國父紀念館園區。
         國父紀念館園區面積近12公頃,還不到中正紀念堂園區的一半,說起來後者在規制上未免有僭越之嫌,除非建造者認為 蔣公遠比 國父偉大。無所謂啦,對於我個人來說,兩個園區都是臺北市內不錯的遊賞處,前者更是國際觀光熱點。進來到國父紀念館園區,不妨先逛逛外圍的中山公園吧!右側的中山碑林展示革命先烈的墨跡,此時圈圍起來,正在整建,不讓遊客進入一窺堂奧,重來時已經開放,孫文坐像頗現龍鍾老態,立像則顯得英姿颯爽。
        中山碑林北側是書法藝術園區,說是要推廣書法藝術教育。
         走往西南方,經過停車場,左手邊有于右任的雕像及其草書碑。
        立於翠湖西畔,101大樓在花葉之後欲蓋彌彰,又投影於湖心。
        夜景更具魅惑力。
        湖畔靠光復南路的餐廳,是美國冰淇淋文化館,上次來這用餐,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翠湖面積約8000平方公尺,湖中設有浮島和荷花槽,今春來時,見到水禽悠游嬉戲,初夏則有荷花搖曳生姿,如今只剩蓮蓬。
湖上另有香山橋及翠亨亭,如此命名,當然是因孫文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不過我認為橋亭皆屬一般,再過去些的景觀更怡人些。
        走到館區正南面北,與主建物之間隔著花壇和國旗,只見紅花遍地,綠草如茵。
        東南側是片樹林,週末假日的早上若天氣尚可,每有民眾在此晨練。幾年前到新加坡出差,當地某接待人員表示他最受臺灣三件事物吸引:價廉味美的小吃、放言無忌的政論節目、活力十足的老人。前二者可以理解,後一項頗出我意表。他解釋說,新加坡食材欠佳,而且老人多住安養院,罕見年長者在公園裡活蹦亂跳。他若見識到臺灣老年人們在馬路上的衝勁跟爬郊山的體力,大概會驚訝得合不攏嘴。
        東側參天巨木所夾小徑,應是本園區最怡人之處。
        立於主建物南側的廣場,可欣賞歷時約12分鐘的水舞,夜晚所見,更是璀璨。
          看完水舞秀,要往東北首走去,忽見鳳凰花開得豔紅無比。
路旁幾尊孫文塑像,其中之一姿態瀟灑。
臺灣都市建設著重炒地皮,真可謂上行下效、官民同樂的全民運動,主管機關還放任民眾任意加蓋改建,對於天際線景觀一向漠視,只能等到入夜後,藉一暗遮萬醜,但佇立於國父紀念館區的東北角仰瞻主建物,唯見飛簷插天,竟無雜亂無章的林立高樓,這或許是臺北市區內最簡潔的天際線,但2023年底周邊建築60公尺的高度限制遭到解除,理由是為了加速都更。
         北側約120公尺長的卵石健康步道。
         登上北側迴廊眺望,覺得大巨蛋若去除有如馬桶水箱的附屬建物,其實還不難看。既然爭議不斷,工程延宕,職棒也屢傳打假球弊案,觀眾流失,即使蓋好且規格也符合,恐怕高昂的租金將排擠掉職棒例行賽,連舉辦演唱會都難,也不適合商展,大型國際運動賽事的開閉幕儀式在臺北相當稀罕,人潮疏散對於交通的衝擊極大,問題實在不少,歸根究柢,當初選址根本錯得離譜,不如將此難孵之蛋改用來種菜,還比較實際些。然而一年後大巨蛋的屋頂鋪上了,已不適合充當溫室,這顆蛋終究在2023年12月啟用。
        跟中正紀念堂的兩廳院一樣,國父紀念館主建物廊道上也時常有成群年輕人在練舞,對於他們來說,這比看球賽惠而不費。體育賽事其實是種精心設計的商業活動,對岸民間已有人開始反省,到底是訓練拔尖運動員來爭奪獎牌重要,還是提倡全民體育重要。
        繞行一圈,走進東側入口,一頭扎進國父史蹟展覽東室,上方巨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裝置藝術,算是別樹一格。
據說牆上的〈國民政府建國大綱〉是鎮館之寶,我卻看不出個所以然來。第二條所謂「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農業之發展,以足民食……建築大計畫之各式屋舍,以樂民居」,政府實際施政卻背道而馳,長期以來重工商,輕農業,非但糧食自給率極低(稻米除外),嚴重影響國安,食安問題更是層出不窮,戕害國民健康,而屋價高不可攀,公宅少得可憐,比資本主義還資本主義。第十條的地主自報地價,地方政府照價徵稅,漲價悉數歸公,恐怕比天方夜譚更天方夜譚。
室內另外陳列了些文物,但比起中正紀念堂,可少了許多,大概孫文遺世之物遠遠比不上蔣介石,畢竟前者比後者少活了二十多年,掌權的日子更是瞠乎其後。
看來看去,還是超大張鈔票吸睛。
        銅像大廳位於一樓南側,陳一帆教授雕塑的孫文銅像面南而坐,一臉肅穆,若有所思,跟中正紀念堂裡滿面春風的蔣介石銅像大異其趣,噸位也有所不及。
        一樓西側是國父史蹟展覽西室,入口的畫作引人駐足,這裡還有個文創禮品舖。
北側主要是大會堂及舞臺,常舉辦藝文表演和頒獎活動,記得年少時來看過平劇。此刻禮兵即將交接,人潮聚攏,我上到二樓等待,居高臨下,是個難得的視角,交接儀式本身並無出奇之處,表演性質不強,跟其他幾處大同小異。
         館內設有多個藝廊,川堂及走廊牆面也多半用以展示繪畫、浮雕、攝影作品,全都開放免費參觀,對於雅好藝術者來說,真是佛心來著,要是認真欣賞,得費去大半天,實是銷磨炎炎夏日的理想去處。
         撇開禮兵交接時段的銅像大廳不論,館內人氣最旺的地方在地下室。孫逸仙博士圖書館藏書達三十萬冊,但通常門可羅雀。勵學室則熱鬧多了,雖然不少人在看自帶書籍、滑手機或睡大覺。順便一提,孫文的「博士」稱謂來得蹊蹺,因他不曾得過博士學位,也沒取得行醫執照(他在澳門開的是藥房),並非合格醫生。
        幾個研習教室的利用率頗高,課程包括東方書畫、西方繪畫、生活工藝、休閒樂活、健康養生等等,在在體現出國父紀念館的親民作風。
        大直碧海山莊曾推出噱頭十足的經國美食,吸引不少陸客,國父紀念館地下室餐廳卻沒有應景的中山宴──最好是以廣東菜為基礎,納入夏威夷、日本、歐陸風味。 
        以縮時攝影來呈現國父紀念館的風貌,倒也別具趣味。

 (續下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