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6日

源泉垂瀑雲仙鄉(下)

        次年接連於2月及9月重遊烏來。2月的那回一下公車,即見遠處山頭覆蓋著白色霜雪,稍後在烏來瀑布那兒看到迷你雪人。雪景本身不稀奇,稀奇的是竟然出現在亞熱帶的低海拔地區。其實臺北有紀錄以來的最低溫是1963128的零下0.1度,近幾年所謂霸王級寒流還差得遠哩!但是隨著極端氣候情況加劇,難保將來臺北街頭不會出現雪景。

這回的旅遊重點是賞櫻,不過在那之前,先參觀上回漏掉的泰雅民族博物館,畢竟烏來是雙北市僅存的原鄉,既然來到這裡,豈可不認識一下當地的真正主人,但外地人逐利而來,早就把主人給擠壓走了,泰雅民族博物館保留些許遺緒,外牆雕的是泰雅族開拓烏來福山部落的始祖亞維.布納的頭像。
該館於2001年動土開工,2005年落成開放,為免費參觀。目前一樓可體驗虛擬實境,因有特定場次,得要等待,我對該玩意兒也不甚感興趣,逕上二樓,見有專人正在做導覽,但礙於時間,沒跟著聆聽,只自行快速瀏覽並拍照。
 頗為吸睛的是泰雅族的刀具和各式武器,既可用來狩獵,也能藉以防禦,乃當時的生活必需品。大學時曾跟同學去花蓮玩,有個萍水相逢的原住民招待我們吃「豬的西裝」(烤豬皮),我頗豔羨他的刀子,他有意賣給我,我沒答應,後來略覺遺憾。
其他各式各樣的生活器具也相當有趣,在在體現泰雅族就地取材的生活智慧。
  我對籐帽及山羊毛皮菸袋尤其感興趣,非但實用、環保,還很有型。
泰雅族的紋面習俗也教人津津樂道,現場展示了紋面工具,待老成凋謝後,此一風尚恐成絕響。
 
三樓藉由實物、模型、圖文及影片,展現了泰雅族的編織技藝與建築工法。一個值得深思的重大課題是,除了傳承外,如何發揚這些技藝與工法而不消費原住民族呢?
離館穿街過橋,這回不搭台車,一路步行前往烏來瀑布,只不過二十分鐘左右的腳程,安步當車,更能享受山林之勝,也可觀看往來的台車,跟坐在車廂裡有著不同的趣味──我見台車真好笑,料台車見我應如是。
當然,另也能透過不同的角度欣賞烏來瀑布。
這條路的後半段名為「情人步道」,為何如此命名呢,推測是路寬僅容一車通過,且是雙向通車,但車子開得都不慢,沿途還不乏違停的車輛,徒步的情人必須緊緊依偎,免得給車子撞飛。情人步道至烏來瀑布商圈在假日禁行汽機車,不知實際執行成效如何,以臺灣駕駛的品性及主管機關的惰性來推估,行人還是提高警覺、自求多福為宜。
過烏來瀑布商圈,循舊路經鷹乙千株櫻碑,至高砂義勇隊主題紀念園區下方,見仍在施工,且天色陰霾不展,也就折返。途中櫻花開得不算繁茂,不過搭配纜車及瀑布,倒也頗有可觀,某處坡上一群黑狗狺狺而吠,不知牠們究竟是無主浪浪,還是附近店家或住民所豢養的。
次年9月那回也沒打算搭乘台車,卻拾級上到台車站如廁,下來時走另一道階梯,發現一座很具原民風味的教堂。
 
接著沿湯屋林立的溫泉街走往烏來瀑布,拐進573號旁的斜坡,下至南勢溪畔,親近親近臺北自來水的主要水源。
 有些遊客在這裡享受免費的日光浴及野溪溫泉,看起來十分愜意,我驀然想到,自己的日常飲水恐怕經過千人泡、萬人浸,這就完全算不上甚麼賞心樂事了。
再循情人步道至烏來瀑布商圈,本次在此處品嚐了150元的山豬肉套餐,這價格在風景區不算貴,口味偏鹹,基本上屬於吃粗飽的,肉質硬且帶軟骨,咀嚼能力欠佳者可別輕易嚐試。
通過烏來瀑布和勇士廣場,雖然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仍處於休園狀態2018年九月中旬起重新開放),還是昂首闊步朝那走去。沿著南勢溪左岸的信福路前行,相當不錯的是竟然設有行人專用道,而豔陽高掛下,我再次成為道上唯一的行人。
穿過山洞之際,步道中斷,人車共道,裡頭積水,難免濕滑。回程至此,有輛卡車開得風馳電掣,簡直是在拿自己跟別人的性命開玩笑,萬一打滑肇事,大概又會怪東怪西,或者牽扯靈異。
 溪水蜿蜒,在此轉了個大彎,景色著實不惡。
 再走不久,忽然瞥見路邊成排的汽機車,即知到了某景點,仔細一瞧,果不其然,一座吊橋橫跨於溪床上,這是信賢步道的起點。勇士廣場旁就有停車場,由那裡步行至此,用不到20分鐘,許多前來信賢步道健行者,還是盡可能把車子停在步道入口附近,既免費又方便,至於是否影響車流,那就不在他們的考量之中了。
立於橋心,左顧右盼,眺望南勢溪上下游,飲水思源。
 
吊橋另一頭的地磚上刻有導覽圖,圖中瀑布森然羅列,今日來這裡,主要就是為了走訪步道沿途的瀑布群。
信賢步道雖為碎石子路,卻是罕見地寬闊平坦,此因該路闢於日據時代,原是用來行車,晚近開拓了另外一條道路後,改為人行步道,只不過較適合上午來,可免日曬。
 走沒幾分鐘,忽聞淙淙水聲,又感森森涼意,左側一條銀練自半空中披掛而下,形成一窪碧池,原來是抵達昇龍瀑布了,但有幾個遊客不顧形象,躺得四仰八叉,我費了好大的勁,才避免讓他們入鏡。臺灣這些年冒出所謂「橫躺族」,該族人酷嗜到各個風景名勝區,以天為幕,以地為席,橫躺仰臥,呼呼大睡,有礙觀瞻也就罷了,還經常占據座椅及走道,我倒耽心他們慘遭殯葬業者撿屍。
一路走下去,儘多流泉垂瀑,其中好一些被好事者命了名,諸如大肚、小池、通天等等,這些名稱尚可理解,至於小孩、婆婆、公公之類,那就莫明所以了。
 難得平路無任何車輛,緩步慢行,走走停停,享受閒逸,不到半個小時,復見房舍汽車,這段一公里多些的人行專用步道算是到底了。前頭除了民宿外,還有間種籽親子實驗小學,再過去便是別稱娃娃谷的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該遊樂區目前尚未恢復開放,我無意繼續走下去,就此轉身,循原路返回烏來老街,搭車打道回府。
烏來好山好水好人情,一年四季各自有好玩的去處和活動,例如春天循保慶宮步道賞櫻,順便泡泡溫泉,夏天至加九寮、美鹿山步道踏青,或者攀登拔刀爾山,秋天去信賢部落、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觀瀑,冬天則沿桶後溪岸尋鳥,或者拜訪部落以體驗原民風情,腳勤心貪如我者,也可試著在一日完成兩個或更多的行程。然而這些步道多已毀於天災人禍,也許老天爺運用特殊方式傳遞給人們一個嚴正訊息:「夠了,大自然也需要休養生息!」當我們重建步道及公園時,應採取低度開發的模式,更加希望人們來到這裡,純粹只是想親近大自然,莫要再搞破壞、汙染和掠奪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