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0日

三角湧出李梅樹(下)

       飯後刻意繞經建成於1933年、出現在李梅樹畫作裡的三峽拱橋,景觀自然與繪時大不相同。橋上八座洗石子飾面的燈座原本就有,路燈及裝飾是晚近添加的,與燈座極不諧和。
       沿清水街西行,至另一個新北市定古蹟──宰樞廟。此廟看似尋常的三合院民宅,卻是間供奉玄天上帝的古廟,正堂始建於1777年,兩側護龍建於1927年,並無常見於宮廟的雕梁畫棟及屋頂裝飾,樸實可親,不過我對廟外的水井更感興趣些,覺得一般家庭若把水龍頭改為如此的復古樣式,等大家玩膩了後,用水量應會大減。
一塊關於宰樞廟的石碑,短短的介紹文裡竟出現幾個別字。傳說宋徽宗曾把「玉皇大帝」寫成「王皇犬帝」,怒極的玉帝於是下放金兀朮來滅掉北宋,今人把「宰樞廟」誤為「宰摳廟」(還有其他別字),不知玄天上帝如何處置?
         風格截然不同於宰樞廟的三峽祖師廟,與艋舺、淡水的合稱大臺北地區三大祖師廟,始建於1767年,已歷經三次重建,前兩次分別發生於1833年與1899年,第三次自1947年開始,由李梅樹主持,李梅樹逝於1983年,其後的重建工作多歷波折,終究在1996年中止。
重建的三峽祖師廟最膾炙人口之處當屬雕刻,尤其是巧奪天工的精美石雕,門前雕飾已足以令人目不暇給。
 
其實李梅樹專研西洋畫的背景一開始不獲傳統工匠們信任,直到他親手修復了一頭石獅,才使成名工匠們心悅誠服,而他雖是接受日本教育的臺灣人,卻具有兩性平等觀念,一般廟宇的母獅大多閉著嘴,他要求工匠雕成跟公獅一樣張開口,口內還含珠。
 一般廟宇大門多屬木造,門神採用彩繪,三峽祖師廟開銅門浮雕之先河。
三川殿兩側牆面覆以銅雕,跟銅門相呼應。
臺灣戰後重修或新建廟宇的主結構大多使用水泥,三峽祖師廟在李梅樹的堅持下採用石材,並且先請名家大師在紙上繪畫題字,再由能工巧匠鐫刻於壁面,陰陽刻皆有,如此雖然價昂而費時,卻能長久保存,藝術成就更是非凡。
然而重建未竟全功,梅已謝,樹已枯,人已逝,徒留空白牆面,殊為可惜,但也見證了工程之浩繁,等於是繪畫裡的留白,予人無限想像。建議貼上灰階電子紙,定期更換相關畫面。
石柱是本廟最令人嘆為觀止的佳構,且多逾一百三十根,數量為全臺各廟之冠。根據廟方官網:「環繞中殿的廊柱共有十對,正面三對為全廟中石雕的精華,無不巧奪天工,栩栩如生……每根石柱須一千多個工作天完成,功夫技巧,艱鉅精深,莫此為甚。」
居中一對即著名的「百鳥朝梅柱」,每柱各有五十隻棲禽飛鳥,種類隻隻不同。那時候臺灣賞鳥風氣未盛,更無網際網路可供搜尋,匠師們大費周章到野外尋鳥來刻,怎麼也湊不滿百,只好硬著頭皮向李梅樹報告,李梅樹於是用上國外鳥類圖鑑裡的洋鳥。如今臺灣已記錄逾六百種鳥,別說雙柱各五十鳥,就算六柱都各刻百鳥,也能做到絕無重複。
石獅、石壁、石柱之外,其他石雕亦匠心獨運。

         梁枋斗拱同樣極盡繁複華美之能事,即使密藏在遠遠的角落裡,肉眼難見,也一絲不苟。
門窗少不了裝飾,特別的是門聯、橫幅竟採陽刻,並非僅是揮毫於紙,然後貼上,可見用心。
 
其他木雕與銅刻也值得細細玩賞。
         除了多用雕刻,少用書寫與彩繪,此廟的分外講究,也表現在各殿皆具藻井,而一般寺廟通常只有三川殿與正殿才有。
         傳統建築屋頂的樣式與名堂不少,更不乏華麗的裝飾。
        廟內主祀的自然是清水祖師,其俗家名為陳昭應,乃北宋時期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法號普足,咸信他有造橋鋪路之功,施藥祇雨之能,圓寂後獲尊奉為安溪的守護神,由一介佛教禪僧蛻變為道教神祇。
         陪祀諸神為太陽星君、太陰娘娘、文昌帝君、太歲星君,都屬臺灣宮廟常見神明,各有享殿。
         較具規模的寺廟多半設有鐘樓、鼓樓,三峽祖師廟也不例外,然而鐘槌、鼓槌卻有因陋就簡之嫌,應該是李梅樹逝世後才有的物事。
 
李梅樹為此廟鞠躬盡瘁,務求盡善盡美,非但未領酬勞,還變賣自家土地籌款,然而目前廟方便宜行事,一些擺設破壞美感,甚至遮蔽雕刻。
 
離開祖師廟後,先去逛金興居藍染公園,遇上一些年輕日本遊客,他們興味盎然,相機拍個不停。
染布是當地較早的手工業,當時的居民憑著區區一種顏色,就開起染坊來,後來又引進樟腦、茶葉、煤礦等產業。
其旁的藍染遊客服務中心提供付費的手作服務,讓遊客得以親自體驗。
         時間不早了,轉往此行最後一個景點──三峽區歷史文物館。
要初步了解三峽,除了閱讀圖文資料及觀看影片外,參觀此館不失為一個還不錯的切入方式,尤其是二樓展出的文物,默默訴說著三峽發展過往,可惜樓上燈光暗淡,相機光圈不夠大,只拍攝一樓的展品。
        三峽到處都在賣金牛角麵包,在地朋友推薦位於信義路25號、創立於1958年的福美軒,排了好一會兒隊,等待金牛角麵包熱氣騰騰、金光閃閃地被捧將出來。突然覺得自己著實犯傻,對此味並無特別愛好,何必痴痴地等吃呢?就在麵包出爐前,瀟灑轉身離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