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6日

貓空一切任徘徊(下)


杏花林另還種植青菜。城裡人最常看到青菜的地方是在餐桌上,其次是貨架,罕見鮮綠鮮綠地一顆顆生長在土地裡,受到陽光照耀,看著看著,竟覺感動。一般而言,蔬菜不同於水果,離開土地後養分會快速流失,口感也會逐漸變差,所施氮肥若未經過充分日照,可能轉化成硝酸鹽,危害食用者的健康。
        除了賞花之外,這裡的展望也還不錯,焚化爐和墳墓隔得遠了,別具異樣風情。
多輛纜車車廂在碧綠的山間樹冠層上緩緩移動,帶著悠閒氣氛。
         偶有大冠鷲飛掠頭頂,只是用隨身相機拍得不怎麼理想。
在杏花林B區足足遊賞一個半鐘頭,驚覺已過午時三刻,下到入口處右轉,通過蔬菜區,到前頭的屋旁棚下,買了兩個草仔粿充飢。其實也可點菜,不過獨自一人就算了,而且另有行程,晚上還須趕赴大學同學的聚餐。
         匆匆吃完出來,取左要前往A區,柏油路與階梯殊途同歸,都通到A區及農產品展售區,那兒也有公廁予人方便。
        循階梯走到上頭平地,路旁正在享受日光浴的蘿蔔乾,與鮮花相映成趣。聽說這裡的蘿蔔乾頗富口碑。
 續行,卻見A區遊人寥寥,花開稀疏,許多樹新栽未久,要再過幾年才會茁壯茂盛,蔚為成林,到了花開時節,以青山為背景,想必美不勝收,只不知樹長得快,還是濫墾濫建的速度快。
然而十步之內,必見鮮花。
         我年輕時以記性佳享譽海內外(僅限熟識我者),如今忘性遠遠強於記性,頗顯過目即忘的趨勢,去年三、九月分別來過,此刻拾級至坡上,一時忘了要向左走或向右走,憑藉方向感,取右而行,方向大致無誤,只是景觀十分陌生,知道走錯了。
         畢竟是步行,隨即來個180度大迴轉,果然在通過杏花林A區上方後發現路標。去年九月那回是從銀河洞瀑布那頭走來,今天反向而行,不過得先前往待老坑山,那兒還有幾個景點待訪。
         區區3分鐘,也就登上海拔382公尺的待老坑山頂,山頂上有個三等三角點,卻乏展望。此山別名德高嶺,應是取臺語「竹篙」的諧音,不過山名改為「待老坑」。
         轉而直下創自1988年的優人神鼓山上劇場,這裡號稱是全臺唯一的山上露天劇場(記得北藝大校園內有個荒山劇場,請參見〈猶記夕陽淡海紅〉),加上其他因素,在2008年獲登錄為文化景觀。2019年8月間,此處遭祝融光顧,連演出的樂器、服裝也付之一炬,可謂損失慘重,2020年3月我途經時仍在重建。
此時不聞咚咚鼓聲,唯見翩翩蝶影,還有一對喁喁噥噥、卿卿我我的年輕男女,我環行一周後,捨了那對卿卿離去。
         下至柏油路面,沿「檳榔大道」接上老泉街26巷。
再走幾分鐘,即抵達私人經營、近年來頗富盛名的騰龍御櫻。
外頭馬路邊停了不少汽機車,還有幾隻狗兒徘徊迎賓。
入園免費,一進去,右側木屋提供餐飲服務,去年在這兒吃過午餐,但完全記不得吃的是甚麼,只覺展望不錯。此刻我打算買杯咖啡,以聊表心意,不過服務生說必須等半個多鐘頭,那就算了吧,直接賞櫻去。
         去年婦女節來此,滿山遍野的櫻花讓我印象深刻,可惜天候不佳,而且相機普通。
今日天氣倒好,我還多帶了檔次稍高的相機,不過花呢?只稀疏幾朵在撐場面,跟去年的景像完全無法相比,我胡亂拍攝一陣子後,喟然離去,不過整體的賞櫻體驗優於東湖樂活公園和陽明山,一方面樹較高大而密集,且沿坡栽種,具層次感,另方面遊客不至於滿坑滿谷。
 
        2020年春來拍縮時攝影,花枝亂顫的景象也挺有意思。
循原路經優人神鼓山上劇場、待老坑山,要奔往銀河洞瀑布,徑旁茶樹漫山遍野。

這段路的前半屬於樟湖步道的一部分,附近的樟樹步道因高度人工化且遊客甚多,為我不喜,二、三月間卻有魯冰花海。途中岔路為樟湖步道瓦厝支線,可通往樟山寺,出口即今早出樟山寺所見石階,以前走過幾次,今日不取,續往貓纜貓空站方向,接連經過所謂森之琴、舌狀鼓、風之木鈴、落雨盤等等裝置,不禁納悶,既然主管機關有這種閒工夫與經費,怎不把最基本的路標做好,而且喜好山林野趣者,不見得喜歡在野外看到這些非屬必要的人工裝置,何況風雨既來,誰那麼好興致逗留此處,聽風搖木鈴,觀雨落銅盤。
        轉入銀河洞越嶺步道,往銀河洞瀑布挺進,先前想到路標不足的問題,這裡的路標倒是熱鬧非凡,部分指向商家。
路上風光不差,忽有一名迎面而來的女子問我有沒有看到她老公,過了一陣子,有個男子問我有沒有看到他老婆,雖是大白天,畢竟是在荒郊野外,未見其他人,心裡難免毛毛的。
         終於抵達本行程最後一個景點──銀河洞瀑布。此瀑「宛似銀河下九天」,壯觀未必,但配合峭壁與岩洞,卻是相當瑰麗奇異。兩次前來,都遇見外籍人士,這回還分不同批,其中幾位是自行前來,並無臺灣人陪伴,可見這裡薄有知名度,連老外也知道。
         岩洞渾然天成,據說在1912年時才給人發現,1914年闢建為呂洞賓廟,名噪一時,後來逐漸沒落,如今改為佛寺,供奉諸佛菩薩,上方題有「別有洞天」四字,並載「民國三年元月建立」,不過那時的臺灣應該不會使用民國紀元,題字應是國民政府來臺以後的事了。
         愈往裡走,愈接近瀑布,水聲轟隆,甚至可從水幕內往外觀瞧,諒孫大聖所居的花果山水簾洞也不過如此。
盡頭單單供奉著呂仙祖,他在此與觀音菩薩近在咫尺,卻有如天涯之隔。
         往回走時,發現岩壁縫間垂生蕨類,甚是奇特。
         可搭至捷運新店站的綠12公車,在這時段的班次約莫一小時一班,要是錯過,那就有得等了。從銀河洞步行至登山口約需十來分鐘,走到公車站另需二十分鐘左右,此刻剛過四點,該啟駕往北宜公路上的公車站移動了,免得今晚聚餐遲到。途中窺見銀河洞瀑布全貌,以及規模小得多、卻更顯娟麗如綢的垂瀑,夏日或可前來戲水消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