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日

上元燈照舊樓臺(上)

主旅遊日:2017/2/10
本日遊蹤:捷運龍山寺站→華西街→華江雁鴨自然公園→龍山、延平河濱公園→承恩門→臺北郵政總局→撫臺街洋樓→中山堂→西本願寺→西門紅樓
建議路線:同本日遊蹤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自清領時代算起,臺北市的發展軌跡大致是從西南拓向東北,現今四、五十歲以上的老臺北人,幾乎心裡各藏著一段西城故事,我不少流金歲月即虛擲於此,這倒不打緊,問題是當真在這裡流失不少金錢。明天適值元宵節,今年臺北燈會移師西區,也就安排了個懷舊旅程,晚上順便賞賞花燈。
吃過午飯才出門,搭捷運至龍山寺站,出1號出口右轉,隨即見到長廊裡幾撮人聚集,或坐或立,多是下象棋的老翁及觀棋君子。我年少時跟父親唯一能夠交流的活動就是下象棋(類似美國父子一同看棒球賽般在一起做件事但不用交談),上大學後鮮少再下,年齡愈長,耐性銷磨愈多,再過幾年或將重拾棋道,純屬消遣,不涉金錢。
        擦邊通過艋舺公園,龍山寺前懸著一整排黃澄澄的燈籠,寺門口高豎兩盞公雞花燈,立於兩旁迎接香客,十分應景。
        廟埕布置了多盞花燈,既然在古剎名寺內,不能純供觀賞,還得具備消災祈福、求財保安的妙用。我未能免俗,隨人從兩盞主燈下鑽過,當了幾秒鐘的燈下人,沒祈求甚麼,湊湊熱鬧罷了!
         根據龍山寺官網,此寺始建於1738年,其後屢損屢修,現今規模奠基於1919年,但在二戰期間復遭空襲,中殿全毀,幸喜無人遇難,應係神蹟。龍山寺與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臺北三大名勝,更躋身國定二級古蹟之林,且在漳泉械鬥、頂下郊拚的血淚史中扮演一定角色,後續的遊記將表述此節。總而言之,龍山寺源遠流長,從高懸的匾額略可窺知。
         寺廟是中國傳統建築典範之一,住處書架塞了本關於中國古建築之美的書,我還沒精神仔細研讀,對於臺北三大廟之一的龍山寺(另二為艋舺清水巖、大龍峒保安宮),看不出具體門道,不過素聞龍山寺前殿正中的三川殿前,有對臺灣僅見的銅鑄蟠龍柱,殿內八卦藻井的造型也相當罕有,特別關注了下。
         龍山寺春節期間點光明燈的盛況名聞遐邇,今天是元宵節前夕,遊客、信眾稱得上絡繹不絕,但還不到南山福德宮求取發財金那般萬頭攢動。
         主祀的觀音寶相莊嚴,一些信眾膜拜甚誠。
後殿與西廂之間滿是曠男怨女,也不乏老外。
         西廂之外,人潮驟減,熱鬧之餘,別具幽靜。
出西側門,左轉回廣州街口,穿越西園路,沿廣州街進入艋舺夜市,馬路上好一幅行人、車輛、攤販水乳交融的和諧景象,尤其機車怎麼騎都自在。
        巷弄不計,下條街道即華西街,服兵役期間曾來吃蛇肉、喝鱉血,還刻意走過附近大名鼎鼎的寶斗里,耽心被拉進小屋裡,帶著軍醫院裡的阿兵哥與小護士護駕,結果是年輕貌美的小護士險些被拉走。陳水扁擔任臺北市長期間廢娼,並大力掃蕩色情行業,這裡逐漸轉型成為觀光夜市,不過現今還是有不少「站壁的」在兜攬生意,憑著最原始的謀生工具賺取生活之資。職業無貴賤,生意有供需,養尊處優、衣食無缺的咱們,不宜妄下評論。
 至桂林路左轉,穿越環河南路與快速道路,進入堤防外,其中別有洞天。走至淡水河岸,畫面一分而二,下半一片青翠,上半一帶蒼茫,分割線乃是好攝之徒頗愛取景的新北大橋,近136公尺高的橋塔從分割線上拔起。很難想像,臺北市竟然還有如此視野開闊之處,其實對岸是新北市三重區。
向左走,旋即進入華江雁鴨自然公園。
天氣好時,往往聚集一些攝勤男女,個個裝備精良。
以往臺灣人發現珍稀禽鳥,總會揣測其滋味如何,或者捕來可賣多少錢,如今則千方百計想要獵取其驚鴻一瞥的身影,未始不是進步,然而有些人會以食物引誘鳥兒,因而造成鳥兒傷亡(有鳥兒誤吞固定蟲子的大頭針或撞上內置小魚的透明水缸),甚至破壞鳥巢、擺放雛鳥,以便清楚拍攝到親鳥餵食雛鳥的溫馨畫面,有些親鳥因此棄巢,致雛鳥活活餓死。
         我來這裡好些次了,未必都是為了拍鳥,光是走走看看,也頗愜意,不過有四次不禁搖頭苦嘆。有一回不見鳥蹤,驀然想起幾天前這裡熱熱鬧鬧舉辦慶典活動,為候鳥季隆重揭開序幕,順便把鳥兒全給嚇跑。另三次發生在今天的未來,一回撞見一個老頭蹲在河中沙渚拉屎,他正好背對著我高抬寶臀擦拭屁股,那景象當真是怵目驚心,不久後這裡設置了流動廁所,可能得歸功於那個老頭;另兩次則是發現河岸滿是燃放過的鞭炮,可以想見暗夜裡鳥群受到如何的驚嚇而倉皇逃竄。華江雁鴨公園雖禁燃鞭炮,違者罰款,但僅屬具文,毫無阻卻效果。
         顧名思義,這裡原本頗多雁鴨,近幾年來似乎驟減,流浪狗卻愈來愈多,大有人比狗多、狗比鳥多的態勢。
        除了雁鴨外,也不乏其他鳥種,其中喙如鐮刀的埃及聖䴉適應力極強,據說三十多年前有六隻趁颱風來襲,從某動物園逸出,後來繁衍至數以萬計,已嚴重威脅到本土鷺鳥的生存。
       次年冬季來時,赫然發現河岸被翻了土,而河床淤積,陸化非常嚴重,雁鴨竟連一隻也沒有,我驚詫得忘了搖頭苦嘆。
     今天鳥況不佳,而且天色黯淡,河邊風寒,於是怏怏離去,沿淡水河岸北行,過華江雁鴨公園入口,接連走進龍山、延平河濱公園,起初得跟自行車共道,不久後有了行人專用步道,卻經常有自行車騎入,他們若慢慢騎乘也就罷了,偏偏就有一些急驚風,此外也不乏機車大剌剌闖進自行車道,垃圾更是隨處可見。
         且不管人類行為亂象,走這段路還挺悠閒,不過由於內有機車道緊捱著堤防,車聲頗大,或可戴上耳機聽音樂,我倒不曾這樣做過,一方面耽心沒聽見後方的車聲而給撞飛,另方面也想處處聞啼鳥。沿途鳥蹤不少,偶見飛鷹與烏龜,時常看到流浪犬。
華江雁鴨公園裡的狗兒有時會配合攝友,賣力演出「追逐,追逐,驚起一灘鷗鷺」的戲碼,瞬間聽得一連串喀嚓喀嚓的相機快門脆響,更經常狗兒只是單純自娛。
         此河岸步道往北一直通到社子島,甚至淡水。淡水河岸結合周邊景點,再搭配晨昏、季節、慶典、活動,可規劃出多條既輕鬆又富變化的組合行程,我今天即要走南段並遊賞西區。鑽過忠孝橋底,從淡水河岸三號水門出至環河快速道路口並無人行道,最好踏著門邊基座側身通過,以免遭到轉彎車輛撞上。
        走至中華路口,舉頭仰見曾是全臺最高的新光摩天大樓,然而不但該光環早就給臺北101奪走,如今連外觀也被興建中的大樓遮蔽。近處隔著馬路、受圍柵阻隔的是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遺蹟,屬國定古蹟,即將以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之姿重新面世,屆時肯定要來遊賞一番。
          20207月中旬,鐵道部園區開放參觀,我於9月前來,拍了部短片。
     今天要賞花燈,先過忠孝西路,來到中華路上、國稅局前所謂的金蛋區,也就是兩個友好交流區之一,卻只有寥寥幾盞花燈,顯現臺灣的國際處境,幸好花燈製作得尚稱精美。
         名為扭蛋區的世大運互動區沒啥花燈,準備也尚未就緒,我走上天橋張望,看的不只是當下,也看過往。以前這裡有熱鬧非凡的中華商場,承載著與我年齡相仿者青春年少時的回憶。
        跨越天橋到中華路對面,穿行小巷弄至延平南路,見到幾間郵幣社,這算是區域特色,不過外觀不顯。清領時期,巡撫衙門就設於延平南路與武昌街交接口,因此延平南路別名撫臺街。左轉走沒幾步,即至外觀很有味道的撫臺街洋樓,此時樓前有車輛違停於紅線,只好拿以前所拍舊照來充數。
根據文化部的資料,撫臺街洋樓是「臺北城內屹立105年的市定古蹟……也是臺北舊城區內(城內)現存年代最早的民間建築。附近居民暱稱為『石頭厝』。……建築形式為特殊少見的獨棟街屋。一樓為唭哩岸石砌成,騎樓寬敞,以半圓拱門作為出入;二樓為木造,外層再飾以洗石子面裝飾;屋頂為較常見於大型官廳的馬薩頂形式(複折式),屋頂上另開三扇老虎窗作為透風口。」事實上此樓落成於1910年,文化部的資料未適時更新。
         撫臺街洋樓週日休館,免費參觀,此刻騎樓遭公然占用,擺放臺北西區發展規劃模型。入內一瞧,不禁冷笑在心──好好一座風味獨具的歷史建物,竟被市府用來宣傳自以為是的政見,關於本樓的介紹,則委屈地縮在小小、陰暗的鄰室,未免有些喧賓奪主。
二樓是關於這區域的歷史圖文,若有閒工夫,不妨慢慢研讀品味,撫今追昔,想必會大發喟嘆。
續下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