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原為德育護專生物老師的沈振中常來這裡細數老鷹數量,後來驚覺老鷹他去,懷疑是新開闢的快速道路破壞棲地所致,發願要用二十年的時間進行觀察紀錄,以破解老鷹消失之謎,他毅然辭去教職,從此上山入林,四處奔波,餐風宿露,篳路藍縷,雖致家徒四壁,終無怨悔,博得了「老鷹先生」之譽。當時擔任中研院動物所研究助理的梁皆得,自費追隨沈振中以拍攝紀錄片,這一拍就是二十三個年頭,滿頭青絲化成了華髮,在名為《老鷹想飛》的紀錄片殺青前幾年,沈振中的追鷹志業傳承給屏科大研究生林惠珊。吳念真和林強深受其人其事感動,義務為《老鷹想飛》旁白及寫曲,大屯國小的學生觀賞後,知道影片賣座不佳,即將下檔,憂心忡忡,在老師的提議下踴躍寫信給郭台銘,郭台銘買下該片公播權,好在全臺的中小學校巡迴傳唱可怕而悲愴的生態組曲,而那正也是首堅忍勇毅的英雄詩歌。片中一個鏡頭就是沈振中站在老鷹岩上用望遠鏡搜尋鷹蹤,不過此舉純屬影片效果,遊客不宜仿效,以策安全。
沈振中認為情人湖步道遊人如織,老鷹更不會靠近,所以說到底,這裡無法近距離觀賞老鷹竟是理所當然。然而景色壯觀怡人,基隆山和協和電廠煙囪微露些許頂端,野柳岬、湖海灣、大武崙沙灘與澳仔漁村、北部濱海公路、外木山情人湖登山步道全都一覽無遺,更別提基隆嶼了。
次年三月上旬那回,在這裡目睹老鷹飛掠外木山情人湖登山步道上方。雖然基隆港邊就可近距離觀賞成群的老鷹,但那是人類刻意利用食物引誘的結果,極不恰當,而且老鷹飛翔在大自然裡,才真正充滿生命的張力。
下觀景臺,轉往情人湖,一塊解說牌記載:「情人湖是山間窪地蓄水而成的小湖泊,共有六條溪澗滙入其間,形似五爪龍形,曲折富變化……」另外據說此湖原名五叉埤,風景區內有一大一小兩座湖相依偎,或許是救國團的成員因此率先稱之為情人湖,後來大家跟著這麼叫。
該解說牌後方也有個觀景臺(後來重遊幾次皆封閉),臺上所見景色簡簡單單,卻美得出奇,然而突入海中的消波塊影響畫面的和諧。臺灣已耗費鉅額經費,使用海量水泥,築起海岸長城,這些防波堤、消波塊不但破壞景觀,衝擊生態,造成海岸線破碎化,而且防波效果充其量僅是短暫,長期下來可能反過來加速海岸線崩壞,那麼政府為何還要持續這麼做呢?這又是另一個盡在不言中。
然而部分步道鋪設碎石,有粗心父母推著嬰兒車經過,車中嬰兒恐怕會被震得七葷八素。
假使走左側石階的話,則會銜接外木山情人湖登山步道至大武崙澳仔漁村,途中可仰望老鷹岩。
海興步道別名漁路古道,全長近一公里,時而是平坦土徑,時而是緩下石階,縱有落差稍大處,也都短短,周遭林蔭茂密,遊人無幾,幽靜有趣。東邊不遠處另有一條中山峽谷森林古道,打定主意下次來時嘗試。
橫過馬路右轉,循情人湖濱海大道,邁向外木山風景區。這段路無遮無掩,此時刻不冷不熱,日曛曖曖,涼風習習,波濤陣陣,閒雲依依,緩步慢行,最是舒服不過,沿途或停步回眺,或舉目前瞻,波瀾壯闊中,亦流露溫柔風情。
次年三月上旬那次的遊程是反方向先逛情人湖,在入口處從老火車車尾後方的斜坡上行。今年櫻花開得早,櫻園和湖畔只遺存幾株殘櫻。
接連經過老鷹岩、瞭望塔、海興步道岔路口,上至大武崙砲臺,在登頂大武崙山後,走往停車場,喜見花開芳豔,彩蝶翩飛。
又見一翁在崖邊訓練鴿子,正好捕捉到他放飛的瞬間。
放眼望去,心裡五味雜陳。大家想要過舒服方便的生活,在某些方面就必須妥協,和大自然未免起了矛盾,然而還是要適可而止,並致力學習怎麼跟大自然共處。
由此通過要汽車改道的標示下行,打算如上回所願,要去尋找中山峽谷森林古道,走了十來分鐘,道路中斷,竟是崩塌,當真怵目驚心。
不願就此折返,試走邊坡大水管旁的石階,居然當真繞到斷路的對面。
下行約兩分鐘,左側出現小徑,枝條上懸有登山隊布條。
小徑不算難走,但不久路盡,若不劈荊斬棘,肯定前進不得,喟然退轉,才一起步,不慎摔了一跤,幸好沒有受傷。
回到道路,往下一些些,又見小徑,比剛剛誤入的一條還要隱蔽不顯,且是直下,不管這究竟是不是中山峽谷古道,走了下去。
林木幽深,部分徑面被草葉覆蓋,隱約看得出徑形,起步前先用登山杖撥撥探探,一方面打草驚蛇,另一方面看看有無坑洞石塊,以防再次摔跤。
緩下約十分鐘,經過鋪有水管的小澗,徑面變得明顯,顯示常有人行。
出了樹林,忽見汽車和行人,竟有重回人世之感。
不過雜草又高又密,費了一番工夫才下至馬路邊,就在「湖海路2.5公里處」的公車站牌旁。
這一段路程雖不怎麼耗體力,但走得稍感心驚,忍不住卻顧所來徑一番,山頭斜照相送,臨去依依。
305路公車一天只有一個班次,例假日還停駛哩!310路公車每天七個班次,班距至少一個鐘頭,我不想枯等,再次橫越馬路右行,往外木山走去,回頭朝野柳岬方向張望。
步道旁紅刺露兜樹結實累累,搭配蔚藍海天,頗具南洋風情。
續行,很快見到外木山風景區內滿滿的人車,再度回眸野柳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