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日

一朝訪遍九基金(中)

        基隆山是座死活山,高588公尺,屬小百岳之一,從海上觀來形似雞籠,舊名雞籠山,側看則仿如臨盆在即的女人仰躺著晾曬肚子,因此別號大肚美人山。步道開端的石階寬闊平整,上行兩三分鐘,右手邊攤著一座觀景平臺,上臺匆匆環顧一周,即下臺續行。次年三月重登,路旁有杜鵑花送往迎來。
不久,路分兩頭,左側支線的路程比直上遠了一倍有餘,卻較為平緩。我主支線都走過,今日打算上、下都走主線,因天氣不佳,展望受限,而且支線的幾段土徑可能相當滑溜。
        愈往上行,石階益趨崎嶇狹陡,也沒那麼平整。走了一陣子,回頭觀瞧,南方山腹間,一邊是遊人如織的觀光勝地,一邊是櫛比鱗次的連綿青塚,好似沉睡於母親懷抱中的雙胞胎。若天清氣朗,在山頂上可見陰陽海異象,不過眼前人鬼比鄰而居的陰陽界景觀更饒富趣味,登高下望,彷彿取得神之視角,看盡六道輪迴。
這條山徑全無起伏,一路往上,沿途設有幾座觀景平臺,從半山腰起另有三座涼亭。
我在第一亭稍歇,過第二亭不止。
        若循支線上行,會出至第二亭上方。
走著走著,突然一隻小黃狗(不是豎崎路上那隻)從後頭竄到前方,另一條繫有項圈的黑狗跟隨其後,兩隻小傢伙還挺聰明,知道走土徑會比走階梯省些力氣,而且牠們各有四條腿,重心低,腳步穩,不耽心滑倒,須臾跑不見蹤影。再登不久,山頂就在最後一座涼亭後。
本遊記的風景照片,多是次年三月天氣較好時拍攝的。此時穿越涼亭,唯見二犬,別無他人。小黃狗看了看我,眼神似含求助之意。我意會到黑狗兄頗想跟黃犬妹燕好,然而郎有情,妹無意。這種事我不好介入,黃犬妹只得自力救濟,有時一屁股坐地,任憑黑狗兄又推又撫,有時乾脆張口咬去,搞得黑狗兄又吼又跳。我邊欣賞風景,邊偷看這對怨偶打情罵俏,暗覺好笑。
        基隆山頂擁有360度的環場視野(後來重返時發現視野受高竄的芒草遮蔽),南方峰巒起伏綿延,下山時自可飽覽。東南方向的山路蜿蜒盤繞,有網友比擬為十二指腸,令人發噱。下方聚落即金瓜石,稍待探訪。
        東北首上有基隆山東峰,下有曲折美麗的海岸線、水湳洞、陰陽海。
北面茫茫大海,橫無際涯,唯點綴著基隆嶼和幾艘船。
西邊港岬錯落有致,日前造訪過的八斗子、復育公園、潮境公園、象鼻岩、深澳港等等,盡入眼簾。
天風浩浩,滌盡塵俗,驀然想到唐伯虎的戲謔詩作:「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此刻天候不佳,雖無「舉頭紅日白雲低」的景觀,「四海五湖皆一望」的意思卻是到了,然而若改「四海五湖」為「萬海千峰」,不但比較貼切,氣魄也更雄渾,若要再狂些,該詩或可改為「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撥開雲霧催陽出,萬海千峰皆一望」。
        循原路下撤,芳草連天,山徑急墜,風光自也壯美。
後來數度重遊九份並再登基隆山,以拍攝縮時影片。
   此時回到近入口處的觀景臺,舉目卻顧基隆山。
        出登山口左轉,按照往金瓜石的路標,取道瑞金公路,亦即左側下坡道。
        雖有幾線公車可搭,我依然安步當車。
沿途無人行步道,徒步行走必須格外留神往來的車輛與景物。(其實有條山尖古道可走,當時我還不知。)
經過好大一片的瑞芳區第十九公墓,接上金光路,來到寧靜的小聚落。
路邊不少斷垣殘壁,寶藏巖那裡的類似房舍被視若珍寶,這裡的卻無人聞問,任由荒廢,雜草叢生。
再往前不久,大肚美人的姿容若隱若現。大肚自然是西側的基隆山主峰,最東的雷霆峰為仰起的下巴,居中的485峰則是乳房,身材比例顯得有些畸形。從基隆山主峰至雷霆峰之間的稜線,正是所謂黃金十稜之首的黃金一稜,屬於山友等級,一般人可別冒然從事親子旅遊。
路上另外不時遙見一只碩大無朋、缺了提耳的茶壺就擱在山頂上,那即是近來從所謂祕境變成旅遊熱點的無耳茶壺山。
用長鏡頭隱約可見遊人站在大茶壺旁指指點點。
        從基隆山登山口走至黃金博物館大門,包含停留拍照,約莫用了半小時。
        入園免費,廣場上停放一輛臺灣省公路局老式客運車,後方的金瓜石車站已改為遊客中心。
        在遊客中心前左轉,走過通往輕便台車道的階梯,右側一排平房即是大致保留原貌的四連棟日式宿舍,建於1930年代,提供給日本鑛業株式會社日籍高階職員、技師及其眷屬居住。
入內參觀得購票,新北市民憑身分證可免費,但要脫鞋,太過麻煩,只在外頭探看一番。
        左前方的餐旅會館外牆上張貼著政治人物的海報,次年來時已經去除,改由貓咪迎賓,視覺上大有改善,不過此會館似乎存在著合法性的疑慮,曾鬧上新聞媒體。
餐廳門面打造成礦坑入口,算是別出心裁,不過還是滿台車的金子比較吸睛。
對面古色古香的建物是派出所,假使員警穿著日據時代警察大人的制服,騎老式鐵馬巡邏,園區內的工作人員全打扮成礦工模樣,應該很有意思,卻可能撩起一些人的民族情緒。
        金礦餐旅會館的另一邊是金礦晶食堂,所賣的礦工便當只有一種,售價180元。我充分發揮採礦精神,挖掘半晌,可能是技術差,找到的內容物相當有限,泡菜還是後來添加進去的。
        好歹都是一頓,食罷,經過行政大樓。
轉彎處另有間礦工食堂,外帶紙盒裝的便當一個150元,另一種售價290元,多了不銹鋼便當盒、包巾、筷子。次年三月入內食用,排骨便當一個190元,菜色豐富些,剪刀是用來剪排骨的餐具,並非贈品。
今日雖為週一,此時食堂內外皆高朋滿座,還有人在排隊。次年三月那回,即使正當中午用餐時分,食客寥寥無幾(金礦晶食堂還休息哩),戶外座位區好些張桌子上倒是豎著「保留席」的標籤,料有團客將至。
        從礦工食堂門外走上階梯,往前幾步,來到金光路6號的太子賓館門外。
1922年,日本皇太子裕仁(即後來的昭和天皇)預定來金瓜石視察礦產,負責接待的田中礦業株式會社豈會放過大拍馬屁的良機,特別在此興建一座行館供其下榻。
 建材用料十分講究,採用檜木、紫檀、櫻花木,設計則採和洋混搭。
庭園花木扶疏,甚至闢有噴水池。
一株枝繁葉茂的九芎樹,如今壽高已逾百齡,在裕仁太子的年代,不過是棵少年樹罷了!
然而裕仁非但未曾入住此行館,他根本沒造訪金瓜石,建物這當下也沒開放給遊客入內參觀,光只看看房子外觀與庭園造景,其實也還不錯。
        出太子賓館,左轉上階梯,右轉至煉金樓。
此樓曾用來存放黃金,也曾短暫做為煉金工廠。我這回沒進去,次年三月入內,展示物品甚少,基本上是以遺址的形式呈現,並有模擬展示。
上行至輕便台車道左轉,漫步於茂林間的鐵軌上,右前方的階梯通往別名黃金神社的金瓜石神社,暫時不取。
沿台車道續前,經過簷下有人吹簫的輕便驛,瞥了一眼,覺得若改稱方便驛,更符合目前的用途。這實為廁所,而嗚嘟嘟的簫聲還挺促便的。
右側傳來巨大聲響,走去一探,瞧見兩具用來將空氣打入礦坑內的壓風機,其中之一曾是東南亞動力最大的一具,正好有工人在進行維修。
其旁是可體驗採礦情景的本山五坑(當時共九坑,分採金銀銅),全票每張80元,新北市民沒得減免,而且據說此坑道是為了觀光而新挖掘的,並非原本就有,沒多大意思,加上另有行程,也就略過。
         天寒風勁,中午有食未飽,忍不住吃了碗山頂薑汁花生豆花。
        出店看見對面的勸濟堂與巨大的關公坐讀《春秋》塑像。
無耳茶壺山更具魅惑力,剛吃了熱食,膽氣壯盛,大踏步前往。
對黃金館不管不顧,更別提館前的銅沉澱池了。
        通過一條弧形木板橋。
路牌標示前路通往勸濟堂與沉澱銅辦公室,其後小徑無任何路標202011月來時發現已立指標),且走看看。
        踏磴上行,一對男女迎面走下來,詢問他們此徑是否通往無耳茶壺山。男子答稱他們也想去那,但上面是停車場,此外甚麼也沒有,應該要從神社那邊繞過去。三個人討論了一會兒,決定下撤。我貪看景色,落在後頭,欣賞黃金館上方山稜的嶙峋怪石,遠處基隆山的壯麗姿容,近處翠谷的弧橋小徑。
        踱回黃金館前,想起手機裡存有山友自繪的地圖,查看了下,推敲先前走的路徑無誤,但不想走回頭路,況且天色不佳,淒風慘慘,不如留待日後,於是轉往黃金神社。
1897年田中長兵衛開發金瓜石礦山,次年為了安撫民心,提振士氣,興建臺灣首座具備完整神道信仰空間的神社,1930年代接手的礦業株式會社出資整建,1937715落成,包含主殿、拜殿、洗手亭,並設三座鳥居(牌樓)、五座旗臺,以及一尊入苑銅牛,不過二戰後泰半遭到破壞。拾級而上,首先看到本山五坑出坑口,卻已封閉,禁止進入,鐵籠內的石塊部分色呈黃褐,不知是否含有金砂。
        參道長約600公尺,蜿蜒爬升,高度落差達二十多層樓,顯得莊嚴肅穆。通過立於兩旁的石燈籠,穿越鳥居,彷彿走進時光之廊,鳥居表面斑駁,卻非歲月刻蝕的痕跡,而是修復手法過於粗糙所致。
幸好途中尚有傾圮遺跡未遭有關單位的毒手。
愈往上走,無耳茶壺山益發清晰在目,而前後俱不見人,備覺幽森,亦感愜意。步道未盡,神社入口出現於右。
放眼望去,滿目荒涼,若點綴幾隻老鴉,敲兩聲鼙鼓,豈不正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的場景?
      一拐上去,景觀驟變,一條步道展延至一對石燈籠,拜殿殘存的十根石柱緊接在石燈籠之後,再過去則是主殿剩餘的基座,搭配亂石、衰草、枯枝、青苔,背景為灰濛濛的遠山和陰沉沉的天幕,散發出淒涼蕭索的美感。
藉由新北市觀光局黃金神社步道影片,可見到修復前的樣貌更具滄桑韻味,如今石柱接榫處都灌注水泥,真可謂焚琴煮鶴,大殺風景。
        主殿基座多見殘破龜裂痕跡。
   走上臺階,一塊奉納石上鋪滿首飾、香囊與臺、日硬幣,聊表造訪者的心意,教人不禁揣測,他們當時在想些甚麼,是祈求,抑或敬獻?為了自己、在世親友,還是往生者?
立於基臺上,可眺望雷霆峰、太平洋、無耳茶壺山,俯瞰黃金博物館園區、勸濟堂。
當然還能近睹黃金神社本身。
      循原路折返,回程風景也很有看頭。
 
續下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