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具晨鐘,此無暮鼓,與臺灣職場貫行的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近年來不少日本人會在一年之終,前去「姑蘇城外寒山寺」,體驗「夜半鐘聲到客船」。誰能料想得到,張繼寥寥28字,竟在千餘年後帶動一股觀光熱潮。這才是名符其實的文創,主其事者知否,知否,應是文前創後!
通過甬道,四圍當中,一池清淺,木製平臺橫跨二邊,應該就是水舞臺了,而殘荷三四朵,菸蒂五六根,行人七八位,惹我久低吟。
出來續行,經過一間餐廳,右前方一頭牛躺在草地上,狀甚悠閒,另一頭站著,栓在牛棚裡,二牛以具體行動響應當今政府的「一立一休」,真是勞工楷模。
2022年春重遊忠義山與北藝大,順便拍了支影片如下:
酒足飯飽,順學園路下行,過中央北路四段馬路,左轉繞至關渡國小與捷運關渡站2號出口之間的中央北路四段583巷,找著前往關渡宮的地下道,過到對面,直奔關渡宮。這時太陽再度露臉,方便我踩著宮燈影子前進,走著走著,也就到了,費時無多。
關渡宮主祀媽祖,與北港朝天宮並稱為「南笨港,北干豆(即關渡)」,其地位可想而知。廟方宣稱此廟始自清順治18年,臨濟宗石興和尚從湄洲天后宮迎請媽祖香火渡海來臺,不過此說有些不牢靠:和尚為何迎請媽祖,而非佛菩薩,此為其一;媽祖是託穆斯林鄭和之建請,由聖妃恢復天妃稱號,又因施琅攻取臺灣,才升格為天后,順治時仍是天妃,此為其二;廟方所稱,未見於任何文獻,此為其三。對於信徒來說,其實不差這幾十年的建廟歷史。
一樓正殿左側有古佛洞與財神洞,去年底那回走過古佛洞,這次則進財神洞,兩洞的壁上都滿布石刻,述說一個個的典故,時間多的遊客可慢慢觀賞,我有路須趕,快速繞了一圈出來。
財神洞旁的樓梯上通靈霄寶殿,其內奉祀三官大帝。
此處淡水河面寬闊,嗚咽流水滔滔奔往臺灣海峽,過去藍色海潮、灰黑基隆河、青綠新店溪互不相混而形成的三潮奇景,已因水利工程消失半個多世紀了,徒留一級上將黃杰所題的「關渡三潮勝地」碑。
身處亭內,視線受到屏蔽,卻見著枯枝梢頭的白頭鶲,下去時又看到大群鴿子聚集於幾乎垂直的石壁上。今日本無意賞鳥,到底還是見著了,雖然都只是尋常至極的留鳥。
前幾次來,都到關渡宮旁的店家買蛋,今午吃得略撐,此刻微醺之意已經退散,同時沒了買蛋的慾望。
關渡宮對面的水岸公園鴿子也不少,跟石壁上的那些屬於同一掛,只要有人餵食就會飛落,這情景雖然有趣,但甚不恰當,應禁止餵食野鳥。
仔細找找,也能在岸邊濕地發現為數不少的招潮蟹。牠們好像也具地域性,一隻大個頭的蟹出洞後四處遊蕩,給一隻體型小得多的蟹趕回洞內。
忽見數十輛腳踏車接連駛過,應該都是要騎乘至淡水。
竹圍碼頭邊聚集了七、八隻中大型狗,其中幾隻繫著項圈,正好有個女子騎機車來餵牠們,狗兒們十分興奮,一直蹦蹦跳跳。再過去在約莫2.7、2.8公里處,有更大的狗群,上回來時也曾看見,應是有人餵養的無主狗,不過牠們都很安分,完全沒吠一聲,幾隻如同老僧入定,另外幾隻坐看淡水河入海。
走到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以及紅樹林生態教育館,不得其門入館,觀賞步道也封閉,幾處正在施工。
淡水文化園區原本是殼牌公司的貯油倉庫和油槽,1894年英商范嘉士租地起造,1901年淡水線火車通車,倉庫區內建支線鐵道,1944年油槽給美軍炸毀,大火狂燒三晝夜,留下火燒臭油棧的舊事,其後改為備用倉庫,1992年百年番仔樓付之一炬,2000年獲公告為新北市市定古蹟,次年園區進行整理,成為全臺首座百年古蹟社區大學。園外地磚上刻有一排大事紀,不妨看看。
我前年十月間專程來淡水一遊,看見燦爛絢麗的日落景象。去年底前來碰上多雲,不過還是見著夕陽,此刻烏雲四合,料想今日應是撲空,倖倖然離開,坐在返程的捷運車廂裡小憩,忽然眼前一亮,張眼一瞧,那耀眼生花的不是落日餘暉,還會是甚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