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9日

北都最勝景何處(下)

        下行經過廁所,接著來到一個紅色流籠前,料想這是用來為轉播站人員載運補給用品的。

往前幾步,左側藏著南港山的牌子與三角點,一不注意,便會錯過,南港山可是小百岳之一呦!只是常有山友為了拍照,占阻通道。
        再過去,有一處展望頗佳,東望內湖,西望華江,樓閣相繆,鬱乎蒼蒼,整個臺北市幾乎盡收眼底。臺北的妙處之一,即是可在鬧區裡郊遊。
        下至一岔路,左去南港,不取,右往拇指山方向。須臾,見一裸岩絕壁,壁上嵌了不少石牌,刻著道教神祇名,下方檯座供奉無極皇帝、觀世音菩薩等五尊神像。
        再過去即拇指山入口,轉進,初行尚有平整石階,緊接著變得狹陡崎嶇,再往上,看似無路卻有路。魯迅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不過遇上堅硬岩石,光靠腳底板,很難踩踏出路徑,畢竟遊客中並無內力通玄者,用鑿的會快上許多。
 
拇指山頂標高320公尺,略低於南港山巔的375公尺
立於拇指山頂環顧,一面為城,城裡夾山;另面是山,山中藏城。山風猛烈,我旋身拍攝全景時差點給吹落,趕緊使出千斤墜身法穩住。
        下拇指山,續往前行,到了一個環狀平臺,每回從象山那頭到這兒,要先上一個長陡坡,總要歇喘一陣子,此刻反向而行,無須如此。
        平臺的展望還不錯,就是蚊子多了些。一個角落有道石階通往紫雲街。臺北市擁有大屯、七星、五指、南港、二格等五大山系,市政府大地工程處規劃了多條南北大縱走路線,串聯這五大山系,由九五峰往紫雲街的這段屬於南縱走的一部分,不過暫時無意前往。
        循另一側的石階陡下至平徑,有組指標指出左往木柵,右去長壽園。我常覺得,臺灣不少圖示、路標是設計給熟門熟路的人看的,反而最迫切需要的初來乍到者易致混淆,以這組路標為例來說吧,若在長壽園之後加注象山,會比較適宜,畢竟象山知名度遠高於長壽園,否則若有要去象山的人不熟悉臺北,光看這指標,既然西去無路,而且沿途與公家網站的導覽圖皆未標出長壽園位置,恐怕會選擇往南走到木柵。白居易作詩力求老嫗能解,設計圖示、路標者則應秉持路痴能通的原則,以降低遊客迷路的風險。
        我個人認為,接下來是整條步道中最舒適怡人的一段,林蔭雖密,難以蔽日,遊人雖織,不足成群,而且緩升緩降,錯落有致,加上茂林修竹,鳥語花香,走來備感神清氣爽。不過有回登九五峰,碰巧遇上一個老同學與其老婆,三人結伴同行,走到這裡,迎面而來的一個男子走著走著突然不見蹤影,仔細一看,原來摔下路旁,幸好他給枝條擋著,沒受甚麼傷。
一處路旁下方有尊巨大的觀音塑像,還有童子拜觀音、十八羅漢等雕刻,石桌上擺著一盤象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沉思羅漢,模樣比羅丹的沉思者要灑脫許多。
 
        回到山徑,再經幾個起伏,終於來到象山頂,這兒有洗手間。指標顯示,右往六巨石與攝影平臺,左往親山步道拓印亭(面朝九五峰步道)。
其實右行較陡階梯,可至象山最高點,上面的小涼亭,每有無主狗兒占得地利,在亭內石椅上休憩。
若右行較緩階梯,則會經過逸賢亭,亭內設有長條板凳,亭裡亭外都有運動設施,常見運動達人在此打熬體魄。
往下走一小段,右側有個攝影平臺,無論假日平時,只要天清氣朗,在紅日將落、華燈初上時分,總會聚集各國遊客。再往下咫尺之遙即六巨石,青年男女老愛攀爬其上,觀看101大樓領銜主演的臺北市風景秀,卻沒料到自己也融入景色之中。不過該處步道逼仄,常有人群滯留阻道。
         接下來的步道陡峻,部分臺階落差甚大,走時須當心。
途經另一個突出懸空的攝影平臺,立於其上(如果擠得進去的話),101大樓彷彿觸手可及。
        此攝影平臺有徑旁通永春亭,否則也可直下靈雲宮登山口。
總體來說,由靈雲宮登山口到六巨石上頭的攝影平臺,是象山乃至四獸山,甚至全臺灣所有親山步道,最熱門的一段。
 這路線我走過多次,今日避而不經,在象山頂取右而行,須臾即至一偌大亭子,或許即所謂超然亭,亭邊展望甚佳。
冬季日落點偏南,六巨石那裡的攝影平臺看不到夕陽,這裡倒是一覽無遺。數週前一個午後三點多,我在房中寫作,見到外頭豔陽高照,隨即出門,搭捷運至象山站,直上此亭,好位置已被攝影愛好者占滿,我站得較為靠右,一個身材嬌小的東方女子擠到我身旁,101大樓在斜陽晚照裡璀璨勝鑽,當落日觸及遠山稜線發出萬道金光時,她頻頻鼓掌,以英文連聲歡呼。
另一次正當雨後向晚,景象好似末日危城。
當然,薄暮時分的萬家燈火也頗有看頭。
      來象山拍夕照夜景的外國人委實不少,相信他們必定樂於跟親友分享,這種親身體驗及口碑行銷,可比花大筆銀子聘請木村拓哉或長澤雅美當觀光代言人實惠且有效多了。然而「夕陽無限好,只是時還早」,此刻才三點多些,況且雖然太陽大夢方醒,剛從霧霾中露出惺忪睡臉,空氣中浮塵仍多,恐黯黃昏,因此稍坐片刻,即起身又行。徐步下山,過一線天,經大岩壁,都算得上鬼斧神工的地質奇景。
突然發現地磚上所刻「象山自然步道」用的是異體字「歩」,以前從未注意到,接近出口處再看,卻改為正體的「步」。

         離開象山步道,過三犁公園,到中強公園旁,這附近栽有櫻花樹,二、三月間,花開疏淡幾叢,也算雅致。
這兒有間標榜為紐澳良口味的NOLA餐廳,我曾專程前來品嚐其焦黑魚。在美求學期間,曾聽一個主修藝術的學長誇讚,說此道菜流行於美南,烤得通體焦黑,味苦難嚥,加了特製辣醬後,竟化腐朽為神奇,成為人間美味,跟臭豆腐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先前沒吃過,也不知臺北這間店料理得道不道地,覺得口味並不濃烈。
        前行數十公尺,有間以蒙古口味著稱的道爾吉麵包店,師傅來自內蒙古,在上海教馬術時,與一位臺灣姑娘相戀,因酷愛麵包,婚後到臺灣開這間店,融入家鄉口味。其招牌產品是可汗筵,也就是奶豆腐,外皮使用老麵,內餡是摻了蜂蜜的酸奶酪,口感特別,好不好吃在於個人感受,早上約10:30出爐一次。我曾建議老闆用馬奶而非牛奶來做奶酪,會更地道些,他笑了笑,可能心裡暗罵:「這個無聊至極的怪大叔儘出餿主意,卻教我上哪兒弄那麼多的馬奶呢?」2018年三月,這家麵包店改弦易轍,換成銷售貝果,2020年又變為麵店。看來象山雖熱門,周遭生意並不好做。
        吃過幾次可汗筵,並不特別懷念,今日過店不入,直走到四四南村,這是臺北第一個眷村,住戶都是聯勤四十四兵工廠的員工及其家眷,故得此名,後來擴增東村與西村,民國四十年落成,如今已拆得所剩無幾,改得面目全非,居民盡遷,失去原有東家長、西家短的閭巷情味,只剩變了樣的軀殼,供商家營利,文青們憑弔,觀光客用以跟101大樓對照。
          一年前來時,曾進到眷村文物館參觀,裡頭的一些舊物的確勾起兒時回憶,但整體擺設甚為突兀,今日文物館關閉,不知有無改變。
既然都走到這兒了,而且沾染到一絲眷村餘緒,自然得去別名小凱悅的南村小吃店。我十多年前在莊敬路上班期間,中午偶爾會跟老闆、同事到小凱悅用餐,卻是在莊敬路七彎八拐的巷弄裡,三年前還去了一次。今日要去的,應是新的分店,就在四四南村左近,也是以麵食與滷味為主。我到達時間太早,得等一個小時才供餐。算了,反正對於我來說,這間不是這類餐廳的首選。
         慢慢踱到嘉興街上,欲藉購買山東槓子頭的名義,再度瞻仰一百多歲的人瑞老闆。我一年多前來買過一次,跟南昌路那家相比,這間的槓子頭較扁,表皮也沒那麼硬,缺乏挺胸突肚、擲地有聲的氣魄,不為我所喜(純屬個人觀感),此刻左右無事,再去看看。招呼我的不是原來的那位老先生,年輕許多,我大起膽子冒昧詢問老老闆如何了。他苦笑幾聲,並不回答。我能會意,不免憮然,拎著槓子頭,慢慢往六張犁捷運站走去。
        正是:「去年今日此門中,老頭槓頭相映紅,老頭不知何處去,槓頭依舊熱烘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