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遊蹤:瑞芳火車站(轉乘1062公車)→九份老街→頌德公園→基隆山→黃金博物館→黃金神社
建議路線:瑞芳火車站(轉乘1062/788公車)→九份老街→頌德公園→基隆山→黃金博物館→黃金神社/無耳茶壺山→祈堂老街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近年來九份一向是觀光旅遊的大熱門,甚至被某些網站評為臺灣第一。我個人認為這實在是過譽了,但若拉基隆山、金瓜石來陪襯,那麼九基金還勉力扛得起這「臺灣第一景點」的名號(若納入水湳洞而無基隆山,正是新北市政府力推的水金九)。
根據氣象預報,今天是除夕前最後的非雨天(後來證明大謬不然),雖然陰霾不展,仍得好好把握。搭火車至瑞芳,越地下道往九份、金瓜石方向,出站穿過站前廣場,左轉明燈路三段,經瑞芳派出所,馬路對面有1062、788、825、827、856等公車途經九份,不過825平日停駛,856下車處似乎比較下面些,得先爬坡。
等不到十分鐘,搭上1062路公車(也可從忠孝復興站或松山站上車,但票價高於搭火車再轉乘公車,而且坐這麼久的公車,不是甚麼賞心樂事)。車行十分鐘出頭即抵達九份,時間還沒九點,老街口就在下車處前方不遠。整條羊腸小街空蕩蕩,黯淡淡,好似大夢初醒、脂粉未施、雲鬢未理的村姑,睡眼惺忪地與我對望,偶有行人與摩托車穿行,多是前來開門、準備營業的店家,一般遊客幾曾見過如此場景?我刻意早到,正是為此。
進基山街,拐彎抹角,跟阿蘭買了兩個草仔粿,小小一個十元,吃時甜甜的粿皮不停跟牙齒頑抗,鹹鹹的滋味一直流連喉舌間,適合當解饞點心,貓空的張阿嬤一個則賣三十五元,但個頭比較大,也較扎實,可用來充飢。記得幼時吃的草仔粿,內餡並非用艾草,而且食令是在清明過後,google了下,得悉可能是用鼠麴草。
賴阿婆的店前聚集了幾個日本客,用餐區內另有零星幾位,「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還真有點道理。製作芋圓的不是阿婆,卻是阿公和大叔。
且不論口感,我覺得這家所賣,湯多芋圓稀,畢竟位於風景名勝內,又拜盛名之賜,價格也不甚高,不妨試試,但只求曾經吃過,不必次次享受,這回過門不入。
一右轉進豎崎路,山城九份最深植人心的畫面便顯露眼前,電影《悲情城市》悠緩的節奏,低沉的控訴,剎那間彷彿在耳邊響起,一個遲暮垂亡的小城,竟因一部電影而起死回生,甚至躍居為全臺最受遊客青睞的景點。這些年政府有意透過影視來帶動觀光,成效不彰,反倒是導演李安憑藉一己之力,讓幾部國際大片來臺拍攝,這倒不失為一條捷徑。話說回來,導演侯孝賢對於《悲情城市》一片造成九份失去原貌,淪為淺碟式的觀光熱點,似乎滿懷感慨。問題癥結其實不在於觀光,而在於短視近利、重量輕質的心態,以及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手段,官商皆然。此時狹小陡峻的石階街道已湧現人潮,以日本、大陸客居多,還有條黃狗自後擦過我的腳邊趕著上工。
年餘後舊地重遊,陸客大減,街上遊人稀稀疏疏,顯得冷冷清清。當不管怎麼搞、遊客都會捧場時,只見價格愈來愈高,品質愈來愈劣,態度愈來愈差,環境愈來愈亂,遭受厭棄不過是遲早的事,如今應該是觀光業深切檢討改正的時候,並趁機淘汰不良商家,政府不該過早介入紓困,但在業者和民代的強大壓力下,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官員很難抵擋得住,不久之後果然祭出雨露均霑式的無腦方案,大撒納稅人錢來補貼國內旅遊。
陡下到輕便路,左側的昇平戲院是臺灣現存最早的電影院,1927年原有的歌仔戲臺崩塌後改建而成(至於最早的專屬電影院,應是1911年位於現今國賓戲院的芳乃亭)。此刻昇平戲院前停著兩輛卡車和幾部機車,大礙觀瞻,只得用別的時候拍攝的照片,仍免不了機車搶鏡。
曾進戲院裡參觀,頗發思古幽情,但沒留待欣賞院內播放的老電影。
左轉輕便路,左側高牆上有巨幅浮雕,刻劃礦工賣力工作的情景。
須臾來到臺陽五番坑,坑口牌子說明此坑開採自昭和十年(1935年),主包的臺陽礦業株式會社又下包了兩級。坑道封閉鎖上,外觀沒啥看頭,但有次來,見人在坑道外虔誠肅穆地燃起馨香,因此一般人看來平凡無奇的地方,可能對某些人意義重大。
前方不遠的頌德公園建於1917年,藉以頌揚臺陽老闆顏雲年,他於1914年自日本富商藤田傳三郎手中取得採礦權,嘉惠礦工生計,不過為顏雲年樹碑撰文以歌頌其恩德的,似乎是一些蒙受其利益的文人,而非臺陽的員工。
頌德公園旁有步道通往猴硐,路程約2.5公里,日後找機會試試。
踅回輕便路與豎崎路交叉口,方才邂逅的黃狗正端坐在豎崎路階梯頂端,面北俯瞰著過往遊客。上次來,牠則是朝西望向輕便路尾,亦即五番坑、頌德公園方向,同樣動也不動,任由遊客與牠合照,不知背後是否有段類似忠犬八公的淒美故事。
食罷下臺右轉,經過人潮洶湧的老街入口,走往金瓜石方向,因道路迂曲,基隆山瞻之在後,其實在前,不久也就走到登山口。
(續中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