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

鳶飛水舞螢成群

主旅遊日:2017/4/29
本日遊蹤:捷運新店站→碧潭吊橋→和美山→碧潭風景區
建議路線:捷運新店站→碧潭吊橋→和美山→新店渡→碧潭風景區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新店碧潭是個高度商業化的風景區,很意外的,其周遭竟然也是健行踏青、生態觀察的勝地,今天風和日麗,就來趟碧潭暨和美山之旅吧。這行程不但有山有水,還有多種飛行物可觀,蜂、蝶就甭提了,目前正是日賞黑鳶夜賞螢的大好時節,說不定還會遇見阿飄哩!
        出門較晚,到達捷運新店站時已是11點,先到便利商店買些吃食帶著,一過馬路,就是碧潭風景區,現場熱鬧滾滾,活動不少,不一一細辨,立刻走往吊橋。
         碧潭吊橋原名碧橋,建於1937年,屬新北市定古蹟,眼前風光明媚,橋下舟艇點點,滿是歡樂。
         在橋上時,仰見幾隻老鷹盤旋,但因人來人往,吊橋搖晃,不利於拍攝。說也奇怪,一過橋,剛換裝上長焦鏡頭,不管老鷹小鷹,全高飛遠遁,神隱去了。
        和美山步道入口就在橋頭岸邊,得先鑽過一條花花綠綠的甬道,兩旁滿是風景照與彩繪,因耽心阻擋到他人通行,也就不停下欣賞。
        甬道短短,快步走出後,上到迎賓平臺,路分兩頭,左側是藍線的水岸步道,右側為綠線的親山步道,我打算先登和美山頂,故取右而行。藍綠二線看似涇渭分明,其實彼此間自有路徑互通款曲,也都殊途同歸,帶領遊人一路往下,直至渡口。
步道上,闔家出遊、同儕結伴、情侶偎行,各不在少數,也有師長帶領一整群學童,沿途教導他們認識生態。不過碧潭風景區一度沒落(這是指碧潭樂園),傾圮的房舍,荒棄的舊徑,兀自幽幽泣訴著繁華過盡後的滄桑,其中一處似乎是原本的販賣部。
         一路昂首闊步,至所謂的幸福廣場。在郊山上搞這麼一大片空地,還鋪上地磚,會覺得幸福洋溢的,應該是承包商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這廣場是奠基於當年碧潭樂園的遺存。
循木土構築的階梯上行至和美山頂,從步道入口到三角基點,只花23分鐘,包括稍停拍照,可見這山其實不高,步道不長,算是很好走的,只有幾處稍陡了些。
        山頂的展望著實不俗,堂堂新店溪水,群山無論如何攔阻不住,接連流過碧潭吊橋、北二高碧潭大橋、碧潭橋,滔滔奔向喧囂鬧市。
已近正午時分,瞭望臺與空地上雖都設有座椅,但豔陽高照頭頂,於是到樹蔭下納涼、用餐。
        食罷,改走藍線的水岸步道,不一會兒來到詩歌劇場,又是個除了破壞生態、消耗預算外,無實際用處的設施。和美山步道上的石桌椅多刻有詩文,我每次來都會留心,卻從未發現有誰會注意所刻文字。
記得號稱為臺灣五大鬼屋之一的太白樓就在附近,我20159月間來時還見到的,此刻卻遍尋不著,無可奈何,繼續前進。
返家後經查詢得知,建造於1964年、原名攬碧樓的太白樓,因占用國有地,已於201511月間遭到拆除,僅餘斷垣殘壁。
接上林間棧道,遊人寥寥,一處的展望還不錯,與和美山頂所見相仿,也可同時俯瞰碧潭三橋,唯高度較低,新建二橋在視覺上相互交疊,卻可瞧見新店渡。
這回沒繼續走下去,折返至詩歌劇場附近,下到1號碼頭去看對岸的演唱會,順便拍隻形如枯葉的蝴蝶,至於所謂的雙心坪與真愛碼頭,並無意前往。
 
不過數月後重遊時還是去了雙心坪,純屬人為建物,既無趣,更無謂。
         走到碧潭路上,不少店家、攤販在賣臺電桂山冰棒。我打算等天氣再熱些,直接到桂山電廠享用。
不過今天似乎消化特別好,當下肚子已空,隨意找間店吃些東西,然後去大佛寺逛逛,覺得並無出奇之處。其實大佛寺鄰近馬路,離吊橋甚近,是夏夜觀賞螢火蟲的勝地。
 
         走回吊橋頭,拐上碧亭,本想喝杯咖啡,臨崖賞景,不過已有幾桌客人,還有一整團、十多位嘈雜遊客上來,我也就離開,順便居高臨下拍了張吊橋近照。
         過橋去,時間還早,四處逛逛,見到幾個人扮成貓樣,唯喵尾翹,惹得小朋友駐足圍觀。
         在對岸步道聽到、看見這邊的演唱,原來是某廣播媒體在辦活動,另外也有佛教團體提前歡慶佛誕與母親節。
         我穿過飲食區,忽然看見靠近新店渡的天空中有幾隻老鷹盤旋,趕緊換裝上長焦鏡頭,快步趕去。鷹群頗配合,任我拍了個爽,甚至其中一隻從我頭上飛掠,相距最近僅數公尺,照片爆框,還有幾隻露了手點水攫魚的好功夫。只可惜我所在位置向陽,而且為了省錢、輕便、泛用性高,手上這組裝備只能手動對焦,要拍攝高動態的鷹飛鳶舞,實在太折騰,加上長期姿勢不良,近幾個月頸椎骨刺壓迫神經,致使左手臂痠痛麻,無法撐持相機太久。站在大太陽底下拍攝大半個鐘頭,也就饜足,打道回府。
        碧潭西岸向有「小赤壁」之譽,而〈後赤壁賦〉云:「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日間遊過碧潭,也觀賞到黑鳶攫魚,今夜月白風清,晚餐應該吃魚佐酒,遣此良宵,才算完美。
因所拍鷹照不甚理想,兩天後舊地重遊,打算下午時從和美山這邊拍攝,應屬順光。這回沒登頂和美山,卻把林間棧道走到底,次年來時發現棧道破損嚴重,貼著將進行修繕的告示。
 
此處號稱「小九份」,確實有幾分山城的味道,經過某戶人家時,隱約看到電腦螢幕上的影像,不過我完全無意偷窺。
下去後若左行,很快就到達1966年即廢礦的和美礦坑,這附近屋舍原是因該礦坑而蓋,如今多已改建。
         此次並未探訪和美礦坑遺跡,而是右轉前往300公尺外的新店渡,沿途經過住宅、工廠、農場,當然少不了無所不在的寺廟,其實還保留些許舊日農村的風貌。
          一到渡頭,正好有艘船搖向對岸,隱隱覺得似乎哪裡不大對勁──對了,現今正妹經濟學當道,船伕應換成婀娜多姿的美女,邊擺渡邊唱小曲,《天龍八部》裡的阿碧,登時鮮活於灣潭,肯定會有賣點,但千萬別搞出像《邊城》的情節才好。「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這當然只是痴心妄想,其實船伕阿清哥也算小有名氣,而他退休後,人力擺渡恐成絕響。
         此處是碩果僅存的人力擺渡,卻莫名其妙弄了個文學步道,壁上嵌著文學家手跡的金屬板,環顧眾人,除了我之外,沒人瞧上一眼。這其實怪不得遊客,雅好文學的人本就不多,而且部分字跡漫滅,不易辨識,所選內容也跟眼前景物罕有關照,很難一讀就往心上去。
         一脈水色煙波中,釣叟星散,禽鳥翔集,野渡無人,輕舟自橫,景致算是美麗,我卻給小黑蚊叮得兩手包。
         往左沿著岸邊行去,發現一種小小鳥兒,應是斑文鳥,十分可愛,但實在太過敏感,我稍一靠近,牠們立即飛走。
每年冬春,新店溪上游是拍攝魚鷹的理想地方,這時魚鷹季早已結束,而且我的攝影器材遠遠不足,也就沒打算前往。循原路走回林間棧道,看底下的新店溪水,早也流,晚也流,流過灣潭古渡頭。
在棧道上守株待鷹,等到「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才看到一隻,而且距離相當遙遠,突然想到今天是勞動節,老鷹大概休假去了,於是倖倖然離去。過了三週,重回碧潭,是有看到幾隻老鷹,不過全都相隔太遠,直追至碧潭橋上,又飛離了,倒是拍到些別的,稍彌遺憾。
 
次年四月中下旬專程來和美山拍攝螢火蟲,抵達時還太早,先到新店溪邊看人遛鸚鵡。
然後通過吊橋,沿大佛寺旁的賞螢路線上行,入口原本設有簡易路障並貼上告示,說明為了螢火蟲保育而禁止車輛通行,但路障隨即被某個駕駛移開,其後上山車輛絡繹不絕。幸好大部分開車來的人都很懶,只打算在大佛寺賞螢,車子就停在附近,不過後來聽一位保育志工抱怨,去年有無良車主把車停在螢火蟲的棲地上。
才上行幾分鐘就不見車跡,一路上杳無人蹤,心裡未免發毛,結果是自己來早了,於是先上到和美山頂看夕陽,再下至幸福廣場等待。夜暮低垂時分人潮湧現,其中不少是跟隨保育志工前來的,而且不乏外籍人士。臺灣可是賞螢的絕妙所在,相關生態旅遊大有可為。
將近七點,再度走往山頂,這回不登頂,轉入右側小徑,前行不久,一處螢光點點,但人群已聚集不少。繼續往前至「螢光地毯」區,畫面著實令人感動,然而有些遊客拍照時使用閃光燈或對焦輔助燈,手機和相機的螢幕也亮晃晃的,這些都會嚴重干擾到螢火蟲的繁殖,尤其手機照相在這個時候根本不濟事。架起腳架,拍了一陣子,氣溫漸降,螢火蟲的活動趨緩,也就離去。手電筒備而未用,其實還看得到路徑,倘若真要開手電筒照路,務必先用紅色玻璃紙包覆住,此因螢火蟲比較看不到紅色光,但這也只是相對來說,在賞螢步道上能不用燈,就最好別用。走回吊橋對面,既然來了,順便欣賞一下水舞。
同時看看夜裡的碧潭吊橋,不過心裡一直惦記著螢火蟲照片。
滿懷期待,回家用電腦螢幕一看,頓時傻眼,螢光地毯全拍糊了,次晚再走一遭,這回才比較像樣(有疊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