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日

萬點落桐如雪酥

主旅遊日:2017/5/10
本日遊蹤:捷運永寧站→石壁寮溪棧道→承天禪寺→天上山→土城桐花公園
建議路線:捷運永寧站→石壁寮溪棧道→承天禪寺→天上山→日月洞→土城桐花公園
(本遊記照片未必攝於主旅遊日,不一一註明)
     臺灣位於亞熱帶,平地不見飛雪,卻有別樣的雪景,例如四月雪、五月雪、六月雪等等。我四月間已在臺大校園欣賞過流蘇,五月換桐花當令,日前在內湖郭子儀紀念堂旁看到幾捧,但大臺北地區最負盛名、也最易親近的賞桐地點,非土城桐花公園莫屬,可謂搭車自駕兩相宜,而我一向較偏好大眾運具。
出捷運永寧站2號出口,沿承天路前行至忠義路口,左前方有行人專用的賞桐步道,亦即石壁寮溪棧道其中一截。
若不趕時間,可提前在承天路71巷左轉,至忠義路右轉,眼前即石壁寮溪棧道的入口。
這條棧道被馬路、巷弄切割成幾截,起初緊臨著忠義路,算不上清幽。
穿過忠義路後,景觀幡然一變,棧道後段即有桐花可賞,但充其量只能算是開胃前菜。溪裡倒是頗多魚兒悠游,供人們玩味牠們到底樂或不樂,也偶有藍鵲覓食。
循棧道走到底,上至路面,有一座六角亭,名為「金城同濟亭」,是金城同濟會在2007年捐贈的。
按照土城區公所「往桐花公園」的指標,橫越馬路後前行。
         走沒幾分鐘,循右邊階梯上行,很快就見到停車場及「往承天寺朝山步道」的指標。
         上去後,進入朝山步道的中段,取左上坡。右側路旁插著幾塊小牌子,其周邊綠葉呈現出牌子上的文字字樣,有人感到驚喜,我卻覺得整片青綠不但較為自然美觀,且不局限植物生長,對眾生更具實益。
我腳下這條步道赫赫有名,全長九百公尺,始建於1960年,別名廣欽老和尚紀念步道。與禪宗六祖惠能一樣不識字的廣欽,1892年出生於福建泉州惠安縣,從小入佛門,可能是未卜先知吧,1947年即渡海來臺弘法,一生傳奇事蹟甚多,此處就不贅述了,畢竟神通不敵業力,純屬末流,而且當廣欽被問到是否具有神通時,他笑答:「我有呷就有通。」真是一個古錐而通達的老和尚啊!
據說此步道兩旁起初只有二十多面刻有佛菩薩名稱的石碑,簡樸端凝,肅穆莊嚴,諸佛菩薩中,我最愛獅子遊戲金剛王佛的稱號。
至於後來增加的刻滿文字的石牆、石柱等等,依我淺見,恐已悖違廣欽的傳法旨趣。要知道他不識字,修行法門主要是苦行(特別是練不倒丹)、老實念佛(專誦南無阿彌陀佛)、素食(尤其是修行期間只吃水果),而對於冥頑不靈如我者來說,道旁這諸多文字,毫無正面效用,料想鮮會有人駐足細讀並勤而行之。
         途中桐花已頗有可觀,不過約莫只開三成左右,尚未達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盛況。
         須臾來到承天禪寺後門,才進去,便見到一人三步一跪,在這條路上,時常可見。十多年前去西藏岡仁波齊峰轉山,山徑上有不少信徒行五體投地大禮,撲地時身體會順勢往前滑行,要是在這條石板路上也這麼搞,任是鐵杵,也可能磨成繡花針。
         廣欽原本在山那頭的日月洞修行,信眾為便於親近他,自1955年起購地蓋屋供養之,陸續增擴改建,於1986年間大致完成今日規制,是為承天禪寺建築之沿革。其實誠如該寺官網所顯示的,廣欽傳法,只需一張竹椅得趺坐其上即足矣,哪需如此宏大廟宇呢?
今天正好有法會、佛事,信眾不少,還有多名志工維持秩序。齋堂已開放,有人對我說可進去吃齋,不過我還不餓,且自備食物了。
        承天禪寺座落於半山腰,展望不錯,但下方正在蓋高架道路,重型機具施作,大損清幽。這條高架道路自2013年底動土,預計2015年完工,到了20185月卻還在興建(2019年5月仍未通車),說是要解決前來承天禪寺的南天母路部分路段壅塞、人車爭道的問題,依我看,又是樁浪費公帑、破壞山林的顯例。一年之中到此車輛暴多不過就一二十天,應該做的是管制車流,加強接駁,好了,等高架道路蓋好,就繼續夷平山林來蓋停車場,為了因應增多的攤販,又蓋了市場,一旦好山好水慘遭破壞殆盡、乏人問津時,則拿納稅人辛苦賺得的錢補貼意興闌珊的觀光客,接著其他景點的商家也吵著要……
         大悲無言,默然走近大悲樓,環顧群山,恰似頭髮斑白的中老年人。「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山非人可比,待白花落盡,又恢復一片青綠模樣。
         出離承天禪寺,要登小百岳之一的天上山。先前登頂過兩次,走的路線不同,頭一回搭公車來,從南天母路那邊起登,第二次搭舍兄的車來,從較高處的停車場附近起登,這回走路來,就近從承天禪寺前的登山口開始。
這裡的山徑、步道甚多,一旁的導覽圖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核計核計,竟達47條之多。
         拾級而上,區區3分鐘便接上平路,左往天上山,右通土地公廟,當然取左。徑旁、路面、葉片上,多處散滿落桐,還不時有桐花瓣如直升機旋翼般迴轉飄下,煞是好看,也不免引人感傷。我非林黛玉之流,否則這滿山遍野的落花,要葬到何時呢?
          墜落到地面上的,固然淒清絕美,引人低迴,兀自綻放枝頭的,也是冷豔清芳,蕩人心魄。
        不計停留拍照的時間,約走十多分鐘即接上柏油路,左往桐花公園,右達善息寺。取左走不到兩分鐘,望見對面路旁往天上山的指標。
不過未上坡前,先仰瞻一片桐花雪瀑。

 
         續行不久,前頭出現「雪滿天山路」的美景,只不過山為天上山,雪為五月雪。
 一對夫妻為一隻高齡12歲的老黑狗編織雪桐花環,不過老人家耐性欠佳,我與兩位女遊客為牠拍照時,牠按捺不住,吠叫起來,大概是說:「你們煩不煩呀!到底拍夠了沒有?」。
        徑旁土地與石階上彷彿鋪著綿長無盡的白地毯,我一路上樂當拍花黨,走走拍拍。
 
離開老黑狗後約莫十分鐘,來到設有涼棚、石桌椅及運動設施的三粒半。「粒」是指小山頭,「三粒半」為三座半的小山頭。
         一過三粒半,落桐少了,幾段山徑崎嶇陡峻,一旁有繩索可供攀拉,途中一處的岩石上稍具展望。
         續行幾分鐘,天熱且悶,正感煩躁,赫然見到熟悉的望月亭。此處離天上山頂只剩400公尺,距廣欽當年修行的日月洞也僅200公尺,另一側則通往桐花公園,至於剛剛是否當真翻越三座半的小山頭,我根本沒注意。
這裡有三座石碑,正中之碑,是浙江奉化退伍軍官封志椿立於民國六十三年,碑文受風侵雨蝕,部分文字磨損難辨,大抵可知乃自述其生平大略,以及發念募款建亭始末,並引蘇東坡「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詞句,以寄鄉思,兼懷故人,或也解釋何以亭名「望月」。「千里懷人月在峰」,凡經歷過生離死別者,就不難體會封老先生當時的心境了。
 
         放眼望去,不見曦月,唯見幾株油桐樹,花開得燦爛繁茂,與真實雪景各擅勝場。
          啃了早上買的三明治,聊為止飢,然後邁向山頂,片刻即至。山巔之石從當中裂成兩半,被木製景觀臺座箍住,模樣有些滑稽,我竟聯想起遭如來佛鎮壓在五指山下、高聳猴子屁股的孫大聖,誰叫他不講衛生又愛亂題字呢!
        原名內坡山的天上山,標高429.75公尺,因位處群山中央,且高度傲視群倫,故別名皇帝山,展望自然極佳。
         臨山頂處有座觀月亭,這名字不怎麼理想,與望月亭未免重複,而且既然已在天上山頂了,不如改成「攬月」,取「欲上青天攬明月」之意。
         撤回望月亭途中,注意到地上的落桐,以及青石椅上用花瓣排出的字樣與圖案。
         這回仍沒打算前往日月洞,逕下桐花公園,途中自然而然見到更多的桐花,然而這段路較多行人往來,儼然成為踩花大道。
         走不多久,來到桐花公園入口意象。
         這周遭在這段期間的晚上可觀賞到螢火蟲,去年來看了,有些重溫兒時回憶的感動。觀賞螢火蟲時,切莫拿手電筒或任何光線照射螢火蟲,更別「輕羅小扇撲流螢」,否則會壞了牠們的好事,生不出小螢火蟲來。我今天沒打算待那麼晚,穿過馬路,繼續下行,拍膩了桐花,也拍拍其他物事。
          臨近承天禪寺正門,驀然見到「紛紛暮雪下轅門」,原來是棵花榮葉茂的油桐樹,不時給風吹落花朵,惹得過往路人駐足。
 
        
 回到承天禪寺,四處逛逛,自然包括正殿、廣公紀念堂、三聖殿等等,要不了多久即至後山門。
8天後把上述行程大致重走一遍,不過這回桐花皆被雨打風吹去,連地上也罕見花瓣,而且沒登頂天上山,卻增加石壁寮溪棧道的前半段、日月洞、情人灣等等,日月洞或值得一遊,情人灣就沒甚麼出奇之處。
 
 
返程乾脆走至朝山步道的入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