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側出現一條岔路,不取,續前,穿越一條木棧道,下至雨聲街旁,左側即是聖佑宮,其所供奉的石頭公在廟後,形如猛獅(恕我眼有業障,看不出來),正是鎮守北隘門的神獸。據說石上原本生有雀榕,枝幹看似五鬼緊攀石獅,故有「五鬼弄金獅」之稱。
巨石旁的兩塊小石頭,被附會為石紙、石筆,與廟前的石硯、石墨,合為「神石文房四寶」,另有石印一塊。
沿雨聲街走到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對面,這裡是芝山文化生態綠園的入口。該園於2005年底正式開放,委由臺北市野鳥學會經營,不過園中之鳥多屬圈養,而且一些設施及活動比較適合親子遊,入園也要收費,我沒打算進去。
從綠園旁的步道上行往右(往左則是綠園單向出口柵欄),徑旁有廢棄的機槍堡。
接回方才走過的北隘門步道,穿越隘門,上至岔路口,左行木棧道,須臾左側出現下行石階,可通往鎮守東隘門的石象,但隘門不復存在,石階也至此而絕。據考古學者考證,石象背上留存著史前人類居住的痕跡。
退回續行,進入天然的地質教室,左側出現「洋蔥石」地質景觀,這是指石塊因表面與內部膨脹系數不同,經冷脹冷縮作用而層層剝落,好似洋蔥,剛才在他處也有見到。
緊接著一大塊岩盤如遭利斧砍劈,有一條條規則而平整的裂縫,此謂「節理」現象,並不罕見,稀奇的是這裡沒有固定水流,應是許久以前形成的。同處存在著嘉慶六年的古墓及六氏先生之墓,後者是1995年士林國小百年校慶時地方人士重修的。
緊鄰其旁的同歸所,牽涉到另兩段血腥歷史。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1787年一月),天地會漳州裔領袖林爽文在臺灣中部起兵抗清,北部天地會林小文率眾響應,後來竟演變成漳州移民遭泉州、廣東移民,及原住民和清兵圍剿的局面,逃到芝山岩的漳州裔民眾全數遇害。咸豐年間,此地再度爆發漳泉械鬥,死難無算,無子嗣者的遺體就地散葬,後有善心人士將散葬屍骨與林爽文事件遇難者遺骸合葬於此,中元節時同祭,稱為「老大公祖」,亦稱「大墓公」,因墓前「同歸原有數,一所豈無緣」的對聯,定名為「同歸所」。相傳起初墓中在深夜時分會傳出鬥毆與哀嚎聲,次日一早則見骸骨散落墓外,廟公問神後得悉,漳泉移民之間苦大仇深,至死未休,漳州裔亡者鬼多勢眾,夜裡痛扁泉州裔亡者,並將後者攆出墓外,廟公只得將泉州裔亡者屍骨移葬他處。其實所有族群殊途同歸於盡,生前即該泯除恩仇了,何況死後!
往前幾步,乍見一棵巨大樟樹巍然聳立,枝繁葉茂,這是臺北市目前已知最老的樹木,壽高三百歲了。日據時代,臺灣樟腦油煉製工業發達,卻是樟樹的浩劫,芝山岩早受保護,又接連屬於教育聖地、軍事管制區、古蹟保護區,此樹才得以倖免,不過曾罹患重病,樹幹上猶存手術疤痕。
雨農閱覽室週末不開放,我昨天來時,裡頭有「芝山巖事件始末特展」,一名男子正指著牆上海報,以日文向坐著的一群訪客說明。我聽不懂他在說啥,可以確定的是,每個人因立場與認知不同,對同一事件的詮釋必定大異其趣。此外,芝山岩山頭這彈丸之地,見證了明清、漳泉、清日、中日的殊死戰鬥,用更大的視野,也看到了人與自然以及物種之間永無休止的競爭。
沿木棧道繞到雨農閱覽室背後,地上散落著斷柱殘碑。
兩塊簡約樸素的「故教育者姓名」碑,登載1896至1905年間在臺灣亡故教師的姓名(少數屬臺籍),原立於1905年,目前所見應是仿製品。較氣派華麗的「戴雨農將軍事畧」碑,則立於1986年。
雨農閱覽室左前方的「芝山巖事件碑記」樹立於1958年,碑文宣稱擊殺六日籍教師之士林義民乃「凜於春秋之義,不甘同化」。
下方的偌大涼亭適可暫歇,我卻無意停留。
步下往昔的參道,回望雨農閱覽室,覺得當初若保留神社,應可吸引一些日本及臺灣本土遊客,畢竟這裡遠比金瓜石黃金神社容易親近,也更具衝擊性,而陸客可能對民國傳奇人物戴笠較感興趣,搭配鄰近的情治單位及士林官邸,可設計一整套旅遊活動,甚至把雨農路打造成好玩的「特務一條街」。某些歷史太過悽愴沉重,我們應學著先用輕鬆、非情緒化的態度面對,再進而設想如何為既存及將來的人們謀求最大福利,至少須避免受到政客惡意操弄而讓不幸事件重演。
返回百二崁步道上方平臺,左前有兩條木棧道。
先取右邊那條,很快就走到盡頭,涼亭後是東砲臺。
砲臺上可眺望雙溪,卻不見載不動許多愁的蚱蜢舟。2020年重返此處,景觀卻受樹木遮蔽,如此也好。
退回平臺,改走另一條有多個髮夾彎的木棧道下行至岔路,左邊通往公園東側入口,不取,取右而行,沿途見巨石磊磊,石上多生樹木,樹根有如無數條緊緊纏住獵物的蟒蛇。這裡可觀察到「風化窗」,卻跟著名的荷蘭櫥窗毫無關係,指的是石頭上受風蝕而形成的凹洞,要是凹洞小而密集,形似蜂窩,就稱為「蜂窩岩」,以野柳的最著名。
據說岩壁前的小土地公廟,是士林地區最早的廟宇之一。
續行,穿過百二崁步道,經考古探坑展示館,橫越至誠路一段,一進入名山公園,立刻見到巨幅的「芝山合約碑記」(文字有缺漏錯誤),原碑位於芝山巖惠濟宮懷古園內,方才見過。話說乾隆五十一年天地會舉事,奔逃至芝山岩上的難民悉遭屠戮,枯骸露積,當時有位黃文欣倡議捐地,在該山廟置塚,卻沒立定界碑,數十年後,他的孫子輩黃承帶等耽心有人盜砍樹木,本身也想牧養耕牛,於是呈請官府貼示豎碑,卻給人告發,黃承帶等查明捐地屬實,因此收回告示,毀仆界碑,正好兩年前發生黃祿藉砍伐古樹、破壞廟塚而遭罰併演戲情事,於是在道光二十九年立下此約,刻載於石,永垂不朽。值得注意的是,從碑文可知當時芝山岩樹木即受保護,不許砍傷。
園內有塊橫臥的巨石,標名為「石馬」,正是鎮守南隘門的神獸,也是開漳聖王的座騎。相傳艋舺的泉州人老打不過八芝蘭的漳州人,某道士告訴艋舺泉州人,八芝蘭漳州人得開漳聖王之助,所以屢戰屢勝,艋舺泉州人於是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夜裡摸到此處,見靈馬低頭吃草,一夥人撲上去奮力鑿刺馬背,還在傷口灑黑狗血,靈馬也就化為石頭,開漳聖王沒了坐騎,助不了陣,八芝蘭漳州人便在械鬥中敗北,石馬背上迄今猶存鑿孔。此刻正好有個阿伯騎著鐵馬從石馬上方經過,鐵馬石馬相映成趣。
2020年間,專程前來芝山巖拍了部影片。
越雨農路,上雨農橋,橋下即雙溪河濱公園,往東銜接至善公園(非至善園),再過去即中影製片廠,往西延展至科教館,迄於基隆河濱。北岸運動設施不少,兩邊皆有自行車道與人行步道。
下橋,入河濱公園,循南岸步道東行,在接近復興橋處,上至堤邊,右轉進福林路329巷,接福林路,擦邊經過雙溪公園,一直走到小有名氣的開封包子,乃二十多年前,由老闆的陸籍配偶引進。這開封包子包菜、包肉、包起司,就是不包青天,但有墨魚口味,不知內餡是否是黑的。
雙溪公園闢於1974年,才兩公頃大,旨在表現中國江南庭園風貌,當然少不了假山、涼亭、九曲橋,具林園之勝,富花鳥之趣,這幾年更因引進大王蓮而聲名大噪(2020年重遊時發現大王蓮已不復存在了,可能是因氣候變遷而不易維護)。
大王蓮引人入勝的並非花朵,而是浮於水面的寬闊圓葉,可讓人端坐其上。我幾週前來這兒,恰好撞見工作人員正在試坐,然而為了分散重量,以求坐得安穩,他們會在葉面中間放置透明的壓克力圓盤。今年8月9日至9月15日,此地舉辦「大王蓮奇幻漂浮展」,期間有兩個週末開放給60公斤以下的民眾報名乘坐,柯市長體重逾80公斤,在開幕當天上坐蓮葉,我舊地重遊時聽到有體重60公斤出頭的遊客表示,超重那麼多的柯市長都可以,為甚麼自己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